正版野史每天写1000字历史有故事

历史上有科举情结的皇帝:我上我也行!|不,你不行!

2019-10-28  本文已影响0人  水杯喝历史

自隋唐时期科举制度成熟后,世界上所有的书生都沸腾了,平民也有当官的可能,科举真的是个水灵灵的花姑娘。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官宦人家,都以通过科举谋取功名为荣。那些靠父辈帮忙的很难抬头挺胸当官,遇到科举进来的同事一般都得低下头喊大哥。自科举制成熟后,只要是个读书人,他就多多少少会有些许科举情节,连皇帝也不例外。

唐朝有名的昏君唐僖宗,自小就喜欢斗鸡、赌鹅等娱乐游戏,其中打马球的技艺高超,他曾经对身边的人这样说过:“朕要是去参加击球科举考试,应该可以中个状元。”连一个不学无术的昏君都有想过中状元这种好事,可见连皇帝都逃不出科举制的诅咒。今天水杯就给大家好好念叨念叨,历史上几位具有科举情结的皇帝。

皇帝有科举情怀的有很多,但是真正去参加的就没几个,而中得状元的,在我国历史上只有一个,那就是西夏神宗李遵顼。李遵顼可以说是个异类,身边同年龄的男子都在学骑马射箭的时候,他认为脑子比肌肉重要得多,就爱看书学习练书法。天庆十年三月,李遵顼在科举考试中大展身手,西夏桓宗钦点其为状元,承认这个亲戚脑子确实不错,是个人才。西夏皇建二年,李遵顼杀了李安全自立为帝,并且用他的经历告诉了我们,考科举很行的皇帝治理国家不一定行。当时的西夏国正被金国吊打过一次,而状元皇帝李遵顼上位后开始上头了,也不考虑自己国家的实力,上来就是杠,结果被金国打得灰头土脸,再后来实行了一系列无脑措施,最后不得不依附蒙古以求生存。

唐宣宗李忱早年装疯卖傻经常被欺负,后来被宦官当成低能人士推上了天子宝座,结果影帝翻身成为一代明君。李忱上位后很重视当朝的科举考试,曾经在大殿的柱子上自提:乡贡进士李某。李忱的科举情结是无法实现了,毕竟他上位之前日子过得并不怎么样,没有那个机会去参加科举考试,当上皇帝后去参加科举纯粹是折磨监考官员,就更不可能了。为了满足一下自己科举考试的欲望,就在柱子上写下自己的名字,过过瘾也好啊。唐宣宗的进士虽是自封的,但也不是脑子一热乱写,后世有专家客观评价,李忱写的诗确实不错,考上进士也不是不可能。

伪齐皇帝刘豫,年幼时家里穷经常偷东西,后来通过努力学习,终于在北宋元符年间中进士及第,然而当官后被人揭了老底,以前职业是个小偷,经常被人讽刺。北宋末年,金军扶持刘豫建立伪齐政权,而刘豫这个小偷进士就此摇身一变成了傀儡皇帝。小偷、进士和皇帝三个身份叠加在一起,刘豫终究是啥也没做成,每天都吃喝玩乐压榨百姓。当时老百姓都吃不起饭了,然而刘豫还想保持他皇帝格调的奢靡生活。毕竟是考过进士的人,刘豫的脑筋还是可以高速运转的,他认为活人既然没钱了,那就去偷死人的钱,也算是回归自己的老本行了。绍兴二年四月,刘豫的儿子刘麟召了十多万乡兵,组成了“皇子府十三军”,在其中设置了官方盗墓组织“淘沙官”,专门负责挖人祖坟,以此获得奢靡生活的启动资金。

古代皇帝认为自己参加科举能拿得名次的,大多都是文化水平不错的,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认为他自己上也行。不过我们看过来,能考上状元的皇帝也不一定是个好皇帝,充其量只能说文化功底十分扎实,政治能力还是另外一回事。

对于爱学习的皇帝来说,不能参加科举终究是人生一大遗憾。如果某个皇帝的文化水平很高,那他在殿试的时候遇到优秀的考生当然很高兴,然而如果那一批考生里面水平都很一般,皇帝又不得不选出第一名的时候,可能心里还会嘀咕不如自己当个状元。反过来,如果是个文化水平很一般的皇帝殿试,那无论结果如何,都是学渣仰望学霸的既视感,皇帝都可以拍拍对方的肩头说:“以后国家就要靠你们了”。

从三皇五帝开始,华夏文明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倒下,没有剧本的故事就此开始,永不落幕。我是水杯,希望我的文章为你带来欢乐,那就是我熬夜写稿的意义。如果可以,请点赞、收藏、加关注,让我陪你走过历史的四季。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