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心理学2】苹果的品牌符号和精神故事

2022-12-17  本文已影响0人  东风阁主

以前有个玩笑,说的是,世界上有两个苹果,一个砸醒了牛顿,一个创造了智能手机。后一个就是美国苹果公司。

如果你去搜苹果早年的logo,你会惊奇地发现,他的logo就是牛顿和苹果树,事实上,当年乔布斯在创建苹果的时候,就是想把苹果打造成像牛顿一样改变世界的公司。

把“苹果”这个符号作为公司的名字和logo,真本身就非常不容易。为什么呢?

如果单从传播角度来讲,这是最符合受众认知的。苹果这个水果本来就是所有人,而且是几乎全世界人都经常接触到的水果,所以当你听到、看到一个公司叫苹果之后,不会有任何防御,谁会对自己常吃的水果设防呢?

这就使得这个符号一目了然、一见如故,然后不胫而走。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随处可见一些“非常糟糕”的品牌符号,说它糟糕,就是这个符号只有创始人自己懂、自己知道,而消费者哪怕看半天也看不出个所以然来,这就属于是“自嗨”,自己觉得很有内涵,很有文化,但结果就是把产品的受众给搞糊涂了。

这就属于是,我们叫“心中有贼”,什么意思呢?就是当你在为一个企业的产品设计品牌符号的时候,你是包藏私心的,表面上也许是设计一个有内涵、有文化的符号,其实就是生怕别人,尤其是自己的身边人,比如亲戚朋友,说你的品牌怎么有点“low”啊,这不光是有私心,而且是自卑。设计品牌不从营销,不从受众心理角度出发去思考,而是想着自己那点自尊心。

做企业,做产品,设计品牌符号,首先就是要创始人没有私心。

接着说苹果,苹果的品牌符号足够简单、亲切,这就使得他的传播成本是非常低的,但成长为如今的科技巨头,甚至让从不投资科技公司的巴菲特不仅投资了苹果,而且成了他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第一大持股公司,这就得靠他的产品和产品背后的精神价值了。

当我们说产品的时候,其实不光是他满足了你的某个需求,解决了你的某个问题,而是有很多精神价值。举个例子,女生去买面膜,买各种护肤品,他要的是某个功能吗?当然是,但更重要的,是他渴望美丽,渴望保持青春,如果你在做产品的时候看不到这一点,你就激发不起女性消费者的渴求,这个产品就给人一种干巴巴的感觉,因为没有想象。

拉康曾经阐述这一个现象,他认为,人们的要求=人的实际需要+欲望。

也就是,消费者实际表现出来的要求(想要什么)里面,既包含了实际的需要,还包含了人的欲望。

而苹果的产品当中,它提供的“欲望”是什么呢?乔布斯时代,就是“改变世界”。当你拿着苹果的手机的时候,它不光是一个能解决你实际问题的产品,更代表了你认同的价值主张,就是改变世界,虽然我改变不了世界,但我渴望、渴求,是我理想的状态,那么,买苹果的产品,其实是在做“自我认同”——“我要用苹果来表达甚至激励自己的渴望世界”。

当一个产品将一种精神价值,一种价值主张注入到产品当中,产品就有了灵魂;而在消费者视角,就为他的购买理由,或者要求的形成铆足了大量的动力(也就是人的欲望/渴望)。

随便再举一个例子,就是敞篷的跑车。其实从实用性上来说,甚至可能是负分的,但它背后那种拉风、酷炫的想象,让人产生了拥有它的冲动。这就是产品的价值主张给消费者的精神价值。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