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02习得性无助
2018-08-02 本文已影响16人
妖艳小白兔
习得性无助
在复杂多变的环境里,人们经常会感觉到无助。短期的无助,还可以通过一些心理调解来解决,但长期遭受挫折和失败,就容易让人产生恶性循环。
1967年,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做过一个著名的试验。这个实验的装置设计得很像斯金纳箱,箱子被分为两部分,中间用隔板隔开。实验对象选择了狗,在箱子里,它停留的部分会有定期轻微的电击。实验中,研究人员把狗做了一定程度的束缚,让它们无法跳过隔板,保证狗无论如何也躲不开电击。在对比的实验中发现,经过几次尝试,狗意识到自己怎样做也没法逃开电击,它就索性放弃抵抗了,甚至当研究人员把它们再放到新的环境里,让它们有能力逃脱,它们也会放弃。
心理学家管这种现象叫做习得性无助。这种无助,是由于后天的持续经历造成的。在生活中,大多数人在一系列持续的打击下,也会陷入恶性循环:他们慢慢开始学会接受命运,也就慢慢变得消极,而这种消极往往会带来更多的无助。
【实验】
心理学家把婴儿分为两组,分别在婴儿床的上方设置了一个可以旋转的装置,上边有五颜六色的布条。其中,一组婴儿可以通过枕头的感应控制布条旋转的速度和方向,而另外一组则是完全随机旋转,婴儿完全没法控制。在可控制的这一组,仅仅过了两周,婴儿们就学会把控制当作一种游戏来玩了,而另外一组,即便把枕头也换成可控制的,婴儿却学不会怎么玩这种装置。这是因为在之前的几次经历过后,不可控组的婴儿已经有了习得性无助,他们知道自己的行为是没法改变结果的,索性就放弃了改变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