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过是且过者的狡辩书
每天开开电脑打开主网页,系统早就把热搜单呈上了,今日看到一条“考研期间被男友骂醒了”高居微博热搜前10。大意是:备战考研时自控力不足,效率不高,做不到早睡早起,被男朋友一通数落,然后知错认错。(后续能否痛改前非,只能从下一次冲热搜榜得知了。)这一匹男朋友说的事大致还能归到技术范畴,有个跟帖中的另一匹男朋友,在女朋友稍显懈怠时,春秋语法可就有点精神打击的韵味了:“要不别考了,回家结婚我养着你。”于是,这只女朋友被吓坏了,第二天5点就起来去图书馆抢位子。
现在热搜编辑也挺不好干的,不管有没有料,每天都要爆,于是就闹出这些个矫情案例来。
说者别有用心,听者更有深解。比如某丁我,听到这些骨子里自带优越感的撒娇,就忍不住想爆粗口。
考研对于我是一段失败记忆,但这并不是我想臧否上述“考研骄娇矫族”的源起。源起在于我一直不太明白这一族人对未来生存版式的设定。
从生存鄙视链来看,博士>硕士>学士>士外,考研上岸是一种生存优化选择,这很容易理解。但是这一族人好似给这种通俗追求又附带上了一个精神优化的光环——好似,一旦考研上岸,格局境界操守自动就升级为2.0版的了。凭什么呀?格局境界操守又不是工资条里的某一项,数值随级别而定。
这一大票考研人,真正为了感兴趣的学问而考的人能有20%就不错了,主流都是为了跻身上一级生存圈。进了上一级圈,再看下级圈,优越感油然而生。就好比羽毛球爱好者中常在甲组圈混的人,从菜鸟场走过时的感觉一样。
级高而自视优,合情合理。但现在,级还没到优已内生了。优越感前移代表了一种对跻身高级生存圈的渴望,这种渴望让这个世界的焦虑指数日益看涨。
因为,这跟羽毛球圈的情势不一样。打羽毛球,你进阶了,丝毫不影响别人,顶多是你打低阶的选手多赢几分,多点狼戏羊的快感。但人家低阶的瞅你不顺眼可以选择不跟你玩。
生存圈可就不同了,你进了高级圈,就必然要有另外一个人从高级圈掉下来,或者从本圈跌到更下级圈。因为,可分配优质资源是一定的。而且,各级生存圈是交汇的,大圈内的人谁都无法屏蔽对手,高级圈的人想割低级圈的韭菜,只有道义或法律上的障碍,而低级圈的人没有逃离的权利。
所以,渴望升级者周边的人,对渴望者都十分警惕。假如关系特别近,那感觉就非常复杂。这里,不去谈同僚相争的情况,那已经有太多剧情了。我想从另一支脉说。
前面说的那些处于奋斗线上的小两口,假如我是那匹男,我绝不会这样“鸡”自己的女朋友。
一来,女朋友雄心勃勃武则天一样,就没有娶的价值了,或者娶过来也就是奢侈型功能妻了——能满足你好多诉求,唯独男欢女爱两情相悦的主诉满足不了,因为压力太大了,时刻要自检一下配不配得上。
二来,我自己充满了进取心,将来多吃多占一份,对于一个组合来说已经够了,另一半应该与世无争专攻温良柔谦让,这样才平衡。不然,两个都充满狼性,吃得嘴巴血淋淋的,人家别的狼和羊咋个过。
也许我多虑了,这么多嗷嗷往前的人,可能并不想吃得血淋淋的,只不过想在一个高层次上多一些自由,就像剧里的那些女主一样,财务自由、行动自由、风格自由。然而,如果那些嗷嗷前冲的人都实现了这一目的,那大批的财务不自由、行动不自由、风格不自由的角色谁来承担?最终还不是个卷?一个人参卷也就罢了,还唆使另一个也卷,该打。
当然,若是人家小两口都已经参卷成习惯,那另当别论了。比如这夏天网上频频出现的学霸情侣。不过,我还是想提醒这些情侣们一句,你们能力这样强,离天花板这样近,但愿格局境界操守也能匹配,比如将来为国家的航空航天舰艇飞弹疫苗芯片绿山净川等等作出些贡献——指望我们智商不足、各种不自由的人确实指望不上。如果只是为了将来能西装革履人五人六地得瑟,身份的公益性溢价值还比不上我等,那就没劲了。
世界很残酷,满屏都是醋。没错,有些人,优秀就是他们的存在方式,像某丁我这样的人就很难理解,难免犯酸。某所不忿的是,你安生优秀着也就罢了,千万别成为黑洞,把一切资源、关注都吸进去。就像这学霸情侣,不过是双双硕、博而已,如果其研究成果或是公益行为有值得描绘之处,晒一晒无可厚非,若是只是为让大家眼气一下你们的进阶证,那又何必劳驾呢?不优秀(仅指智商、赚钱等硬条件)的人混生存圈不易,维持心理平衡更难,时不时被刺激一下,容易引发蝴蝶效应。
我记得我上学时曾谈过一个学霸女朋友,保了研,后来又考了清华的博士。某次期末考试,考了两三门后,我帮她仔细计算她与另一只学霸的分差,看看能否卫冕同专业第一。初算,不乐观,神情就不开展,我也跟着压抑。再算,发现大概率翻盘,风光骤然转朗。这般节奏,我这样得过且过的人就不太好消受。所以,我的“任期”就很短。这只学霸后来留京,后又跳出公职,领导了一个公司。另一只学霸早早地嫁人,研究生也未考,相夫教子,其后轨迹不在我关注之内了。想来也差不到哪去,在我印象中她特别温婉可人。对她来讲,可人是第一位的,霸不霸的不关键。我没有褒此贬彼的意思,因为我关注的这只学霸的格局境界操守也匹配她的智商。大概卷累了,想换一个低配版(不要操那么多心,挣那么多钱)的生活模式。我建议她把公司留给副总就行,她说副总没有当家的气魄,她一走没准要散,几个跟着她创业起事的兄弟姐妹就得重新找饭辙。
学霸们的结局能如她俩,无论是哪一种,都挺好的,其身份的公益性溢价值都是正数。毕竟,没有几个人能成为王亚平、韦晓慧。但是有些保不齐会成为某一天热搜的负面人物,一文不值了。
古往今来,得过且过一直是个负性词,好像得过且过境界必然特别低一样。其实有一批得过且过者,社会才稳定。当然,说实话,维持得过且过的状态也不容易。
假如把热搜规则前移30年,没准我还有机会冲一把:学霸女友恨男友得过且过,自己嗷嗷向前了。
30年后,尽管得过且过的状态没有大变,境界也还没有沦丧。可惜,这一条永远冲不上热搜。
(关于“任期”内的事完全是设计,请勿对号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