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8-4

2017-07-30  本文已影响0人  刘诗昆钢琴艺术中心

刘诗昆钢琴艺术中心讲考级

                ——八级精彩呈现

《新编钢琴考级教程》八级内容:

一、基本练习

二、练习曲

1、练习曲Op.740No.16

2、练习曲 (No.6)[意]克列门蒂

3、练习曲(No.6) [波]莫什科夫斯基

三、复调乐曲

1、d小调赋格曲    选自《平均律钢琴曲集》下册No.6

2、阿勒曼德舞曲  选自《法国组曲》第五套

四、大型乐曲

1、C大调奏鸣曲K.330第一乐章

2、♭E大调奏鸣曲Hob.XVI/49第一乐章

五、中小型乐曲

1、夫妻识字

2、春天Op.43 No.6

3、♭A大调波兰舞曲(遗作)

钢琴八级考级提示

弹奏提示——练习曲

练习曲Op.740No.16

这是一首训练右手在跑动中迅速转换手的位置(或称把位)的练习,音型变化多样,还有手指伸张、远距离大跳的位置转换,在练习中,既要注意在快速跑动时手指的支撑与敏捷地运动,同时还要注意根据手的位置运用手臂、手腕来协调手指,使弹奏流畅、富于韵律。

乐曲C大调,2/4拍,活泼的快板(Allegro vivace)。考级谱上的速度♩=112。

该练习曲有以下几种音型:

1.六个音一组,手指站好,手腕有一个“落滚”动作。

2.是一种骨干音被环绕装饰的级进进行,这些音型要求手型收拢,手腕则灵活地移动。

3.远距离大跳的分解和弦,要求手指伸张并辅以手臂灵活的左右移动,弹清楚每个音。

4.同样是被倚音装饰的分解和弦,但却是5音的手指伸张练习。注意手腕一定要协调好手指的位置,每组有个“落滚”动作。

5.辅助音与分解八度相结合的级进进行。要求手指伸缩自如,手腕不要太低,灵活地左右移动。

这首练习曲音型十分多样,协调好手指与手臂、手腕的关系,让声音颗粒清晰,富于弹性和活力。

乐曲总的性质是活跃、明朗,带舞蹈性的,每一句往往都从弱开始渐强到强。全曲随着左手伴奏音型的变化而改变着音乐的性格。

练习曲  No.6  [意]克列门蒂

穆齐奥.克莱门蒂,英籍意大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

这首练习曲选自他的《朝圣进阶》练习曲集。该曲是一首左手练习曲,D大调,4/4拍,非常活跃的快板(Allegro molto vivace)。

这首练习曲基本是在左手的音阶、琶音、分解三度快速跑动的陪伴下,右手弹奏着旋律。全曲活跃、流畅、富于动感,在尾声(Coda)共同跑动的双手让乐曲更具生动,最后全曲在激情饱满的声音中结束。

这首练习曲最大的特点在于它不同于一般的指法。

手指的收拢与伸张

5指参与的分解三度进行

右手手指的伸张与收缩

全曲的布局可分4个阶段,每一阶段结束都有一个渐强。

第一阶段:第1-12小节,D大调上的呈示,性格肯定、饱满。

第二阶段:第13-第23小节。

第三阶段:第24-35小节。乐曲推向全曲的高潮。

第四阶段:第36-41小节,音乐平静下来要为冲击最后热烈、光辉的结尾作铺垫。

练习曲No.6  [波]莫什科夫斯基

莫什科夫斯基,波兰—德国钢琴家、作曲家。练习曲则属于浪漫时期,为表现浪漫派音乐做技术准备。

这首练习曲性质轻盈、明快、流畅、富于动感,F大调,4/4拍,急板。

练习这首曲子很关键的一点,是要掌握在轻的力度中快速地跑动,表现出一种轻盈、灵动的声音,弹奏时不要高抬指,更多的是手靠近键盘,手指敏捷快速起键,手动作很小。掌握在弱力度中的起伏,它不仅是力度的变化,更多是一种明暗、深浅、刚柔与远近的音色变化,需要用手臂调节重量让音色丰富起来。在全曲的最后可按谱上标的强力度,辉煌的结束。

一、复调乐曲

D小调赋格曲《平均律钢琴曲集》下册No.6

巴赫在1722和1744年写了两册共48首平均律钢琴曲,又称《前奏曲与赋格》。平均律是指乐器(特别是键盘乐器)调音的一种理论和方法。

这首赋格曲选自《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二册的第6首,它的前奏曲是一首速度较快、充满活力和变化的展技曲,前奏曲与赋格往往会有一种内在联系,影响赋格的音乐性格。

这是首三声部赋格曲,d小调,4/4拍,考级谱开头的速度术语行板(Andante)。

这首赋格曲包括:

主题:长度达两小节的主题,包含了两个对比鲜明的素材。第一个素材是开始两拍以十六分之六连音的小音型及其模进,让主音急促地向上行进到属音,它积极热情,富于动感;第二个素材与其相反,主音从高八度以每个八分音符的时值作半音徐缓地下行,最后结束在属音上,两个素材有机地将动与静、紧与松结合起来。

答题:是主题在属调上的呈示。

对题:与主题相伴形成的对比声部。当主题的节奏是密集的十六分音符六连音时,对题节奏往往是稍宽松的八分时值;而主题是徐缓地八分时值时,对题则是一拍4个音的十六分时值,与主题下行的半音作婉转的反向进行。不过该曲的对题并不是固定的,经常会发生变化。

间插段:是一个新的素材,它以上四度的关系连续在各个声部之间轮流出现,进行对话。

全曲由第1-13小节的呈示,第14-24小节的中部和第25小节—结束的再现,三个部分组成。

呈示部

中部:赋格曲的中部一般要转到关系大调上,如该曲是d小调,往往会转到F大调上,但这个中部没有转到关系大调,而是用两次密集接应的手法加以展开。

在第19-21小节各声部用主题第一素材的倒影互相模仿:这里的八分音符一般用断奏。

再现部:最后在第24小节,中、低两个声部以一拍4个音平稳的进行引出第25小节的再现,主题第一素材回归主调,由中声部先行,接以高声部主题作最后一次完整的呈述,力度渐弱,在安静平稳的气氛中结束全曲。

阿勒曼德舞曲  选自《法国组曲》第五套

(一)《法国组曲》是巴赫1717年-1723年生活在科滕时期创作的。

《法国组曲》的称谓是巴赫的学生冠名的,因为这些组曲近似于17、18世纪法国的羽管键琴家的风格,具有乐曲的小型规模,细微的装饰音,音乐织体的复调性,灵活与丰富的节奏等特点。

每首法国组曲都由6-8首古代舞曲组成。其中阿勒曼德、库朗特、萨拉班德、吉格等四首舞曲是构成组曲的主要部分。还会加入其他诸如小步舞曲、加伏特舞曲、布列舞曲等形式的舞曲。并有统一的调式调性和固定的顺序。阿勒曼德具有德国的风格,库朗特具有法国的风格,萨拉班德具有西班牙的风格,吉格具有英国的风格。

阿勒曼德舞曲大约于1550年起源于德国,到17世纪开始固定地作为组曲的第一乐章,这是由于他所特有的庄重的音乐性质与群舞的表演形式。阿勒曼德的速度一般为行板,♩=66-76居多,它是一种4拍子的舞蹈。

这首阿勒曼德舞曲宁静平和,旋律优美动人,具有主调音乐的特性,G大调,4/4拍,包含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从主调(G大调)开始,结束,第二部分从属调回归主调,接近于当时古二部曲式的调性特征,建议稍快一些,让音乐能够更生动流畅。

(二)该曲中的装饰音有以下几种:波音、下波音。

巴洛克时期的装饰音内容是很丰富,也是较复杂的。

(三)第1-2小节三个声部的两手分配。

三声部的复调乐曲,除了高声部旋律,其他都有各自的旋律线条。有些旋律音的时值比较长,要弹够时值,并注意它内在的联系。第19-20小节,低声部和高声部像是一种对话的关系。

各声部均用连奏,八分音符处理为断奏。

这首舞曲比较柔和平稳,除了声部清晰,还可以考虑用些踏板,但要特别小心,多用耳朵听,避免浑浊。

二、大型乐曲

C大调奏鸣曲K.330第一乐章

该曲是莫扎特于1778年夏在巴黎创作的,全曲充满了天真、活泼、优雅而又率真的气质。全曲的音色清晰、明亮,但力度不要太强。要在不太强的力度中表现丰富的声音变化。乐句的构成短小,休止符很多,因此要小心,不要将乐句处理的支离破碎,要仔细揣摩每个休止符的含义,安排好各个尾音的语气,使之成为既有丰富的变化又能保持整体连续的结构。

乐曲为奏鸣曲式,中部为插部,C大调,2/4拍,适中的快板(Allegro Moderato).

呈示部:第1-58小节。

主部:第1-16小节。轻盈、活泼、阳光、而又不失典雅。

第5-8小节,第一乐节包含两个跳跃上行的琶音,它好像打水漂时,薄薄的石头在水面上轻轻的掠过,飞向远处。

第二乐节旋律从1拍半的sol经过半拍的装饰音到#re,最后轻收在后半拍的mi上,由于伴奏音程的扩大与声部数量的增加,使它变的舒展、开阔起来。

B1句:第9-12小节,装饰性变奏反复。

第12小节,上行的音阶要弹得轻盈流畅,有表情,稍作减弱。

第13小节,稍突出左手高声部级进的下行音,它与右手的小音型结合,构成两个平行十度的旋律进行。

连接部:第16-18小节,闯入进来的连接部,仅有3小节,起着从C大调主部到G大调副部的连接过渡作用。

第16小节双手反向的级进进行连贯如歌。副部:由G大调对比新素材构成三个副部主题,与主部形成更为丰富的对比变化。

第一副部,B乐段:第16-34小节,G大调。

第19-22小节,前者比较平稳,后者由于大跳音程和较高的音域,使情绪稍稍活跃起来。

左手的伴奏都是分解和弦,但节奏富于变化,不同的伴奏音型影响着旋律性格变化。

第二副部:C段:第34小节第2拍—第42小节,左手伴奏织体只有几个简洁的和弦加以点缀,与第一副部形成对比。

第三副部,D段:(弱起)第42—54小节,包括多种不同性格的材料,有的活泼开朗,有的含蓄轻盈。

结束部:第54小节闯入—第58小节。

第58小节后两个八分音符是呈示部终止主和弦的重复与肯定,内在、轻巧、典雅,应稍突出高音。

插部:以新素材代替呈示部素材的展开,成为插部。这一插部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第59—66小节,在主部平稳的伴奏律动下,旋律是新素材,性格清新、单纯、感情更细腻。

第二阶段:(弱起)第66-79小节,有两个对比鲜明的素材,前者为短小的音型模进,后者是舒展的长旋律,由于小调式的运用,使音乐情感更细腻且更具戏剧性,好似主人公发自内心的期待之情。

第三阶段:第79-87小节,作为再现前的属准备段,情绪逐渐活跃起来。

再现部:第88小节—结束。

第141小节是结束部开始,是插部开始的材料,安静、温柔,模进的小音型仍然保留着弱拍以及弱拍前呼吸的语调,最后从容平稳、安静地结束全曲。

♭E大调奏鸣曲Hob.XVI/49第一乐章

海顿这首著名的♭E大调奏鸣曲作于1789—1790年间。这首奏鸣曲无论在创作的深度以及音乐内涵的丰富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是当今音乐舞台上演奏家的保留曲目之一。

该曲♭E大调,3/4拍,快板(Allegro),速度是♩=126,如有可能,稍快些。演奏充满活力。

呈示部:第1—64小节。

主部:第1—12小节。前者为简捷、敏锐、充满活力,后者是连贯如歌的上行分解和弦与活泼轻巧、级进下行的平行六和弦,终止在短促灵巧、带附点的小尾音上。

连接部:第13—28小节。

这一段音乐变化很丰富,开始为舒展、从容、阶梯式上行的音型。第20—23小节,从弱拍上突强,造成了紧张,毫不懈怠的语气。至第24小节渐慢并延长,才让音乐松弛了下来。

副部:有两个副部,都是♭B大调。

第一副部:第25—42小节。包括引子和B主题。

引子:(弱起)第24小节第3拍—28小节第1拍,用主部主题的材料使音乐又回到活跃紧凑的性格。

B段主题:(弱起)第25—42小节,第一句快速十六分上行音阶与级进下行的八分音符,对比分明、富于活力;第二句一个很大的扩展,华丽的装饰音使活跃的副题更增添了一份舒展,开阔的情怀,第37小节简单、柔和,旋律逐渐平静下来,以朗读的语调结束这一段。

第二副部:(弱起)第42—50小节,伴奏右手形成音区一低一高的变化性重复,像是长者与学生高兴的对话。

结束部:(弱起)第50—60小节,乐思内容丰富,富于戏剧性。开始是右手3小节用断奏下行的三度级进进行,它让活跃的副题逐渐得到缓解,从♭B大调→♭E大调,然后突然意外地停在c小调阻碍进行的VI级和弦上,带有一种神秘的气氛。第57—60小节♭B调让旋律豁然开朗,并得到了完满的解决。

这一段音乐性格变化多样,有轻巧、逐渐松弛的三度级进音程;有紧张、神秘、静止的同音反复;有肯定饱满的和弦和轻柔安静的旋律以及饱满有力的终止。一定要鲜明的表现出来。

展开部:(弱起)第64—132小节。

第一阶段:第65—80小节,以复调手法。展开结束部素材,音乐平静舒缓。

准备段:第126—131小节,最终以1小节的华彩引出再现部,这一段开始很轻,从第128小节开始,每组音型是短促的半拍休止,这时应做些渐强,进入华彩。第131小节华彩,“a suo piacere”,自由演奏,又译为随兴所至地。华彩要注意时值,前面是三十二分的快速音流,至最后3个音从八分音符到带延长的四分音符需放宽,渐慢至延长。

再现部:内容基本与呈示部相同,只是副题需作调性服从,回归。

♭E大调。第196小节开始是一个以连接部和结束部素材构成的大尾声。平均的八音符让旋律连贯如歌,最后全曲在急速上行的音阶中结束主和弦的三音位置上,它辉煌、明亮,同时又给人留下一个不十分完满的感觉,产生了要继续前行到第二乐章的期待。

三、中小型乐曲

夫妻识字

马可,我国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

陕甘宁边区掀起了轰轰烈烈被称之为新秧歌的运动。这是一种集戏剧、音乐、舞蹈为一体的新型的小型广场剧。做品有《兄弟开荒》《夫妻识字》《十二把镰刀》等。《夫妻识字》创作于1942年,它用对口唱的形式表现了一对小夫妻学习文化的情景。全曲诙谐、幽默、生动、活泼。

这是一首富于陕西民族音调特色的乐曲  。乐曲是嬉戏  、逗趣 , 近乎开玩笑的小快板
Alleretto scherzando ,2/4拍。钢琴上用旋律加花,附加四、五度音的和弦及频繁地变换音域等手法,使乐曲充满着跳动活跃的气氛。特别是模仿中国民族弹拨乐器的手法,使该曲更具有展技的性质。

引子:第1—10小节,具有全曲序奏的性质,热情高亢的旋律在左手锣鼓节奏的伴奏中欢快地奏出。

第11—14小节,是歌曲主题本身的小引子,灵巧跳跃的小音型预示着乐曲诙谐幽默的性格。

A段:36小节,第15—50小节。

第一句:第15-18小节,夫妻歌唱两小节进行对话,在每句的后两小节加了三十二分灵动的装饰跑句,渲染了音乐的活跃气氛。旋律高亢明亮,装饰音是小过门,要轻巧。

第三句:第23-26小节,力度加强、轻巧的跳音与休止后的五连音将原曲中俏皮诙谐的对话刻画得惟妙惟肖。

第5句:第31—34小节,旋律更加舒展高亢,强力度。

第6句:第35-38小节,又回到轻巧的气氛中,旋律在中声部,而伴奏的和弦在旋律的上下音区来回跳动。

第7句半:第39-44小节。

合尾:第45-50小节,热情洋溢,可多用些踏板以渲染,而第50小节左手第2拍则是轻而短促的一点,让情绪又回到诙谐活泼的气氛中。

连接:第51—54小节。

第55-85小节,借用了类似扬琴、琵琶等民族弹拨乐器的特殊效果,演奏时注意要将旋律音与织体音分开,旋律音明亮、集中,其他音轻巧、安静。但是旋律音并不固定在左手,有时双手都是旋律音。

第72-79小节,用八度增加乐曲的力度,情绪激动起来。

第80-83小节音域跨度加大,力度增强。

尾声(Coda):第86-94小节,音乐上更加辉煌,注意第97小节有一个渐慢,第98小节突然回速,给人以意外,最后全曲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春天Op.43No.6

《春天》又译为《致春天》。这是格里格创作的钢琴《抒情曲集》第三册(Op.43)中的最后一首。它描述了春天经过漫长的严冬后到来的情景,表达了人们对春天的期盼和歌颂。

弹奏好浪漫的抒情曲,掌握以下几方面的表演要素:

第一,弹好旋律,学会在钢琴上歌唱。

根据旋律的性质安排适当的音色(如:深沉、明亮、柔和。等等)。

同音的连接,不要生硬、简单。

正确的分句,句子的起句、收句,以及它们之间的呼吸、衔接。

旋律的起伏,乐句是有走向的,而这个走向并不一定是力度的变化,往往是音色的变化。它有浓淡、明暗、远近之分。

安排好节奏的松紧,也就是音乐中“Rubato”的表现形式。正如说话或诗朗诵一样,不能将每个字说的太死,而要根据语气,安排节奏细致自然的变化。第三,安排好旋律与伴奏的关系。旋律是主要的,伴奏不仅不能盖过旋律,甚至不应与其平起平坐一样响。我们往往将它们比喻为水与船的关系。

乐曲#F大调,6/4拍,热情洋溢的快板(Allegro appassionato),该曲除了优美如歌,还具有活力、积极热情的一面。

引子:两小节,明亮、柔美、充满活力的主和弦以4分音符的节奏出现在高音区,休止的强拍又彰显着灵动的韵律,它预示着春天正踏着轻盈的步伐向人们走来。

A段:在高音区和弦伴奏的背景中,左手奏出纯朴明亮的旋律,它与右手高声部形成两个错落有致、八度重复的旋律音。

第一乐节:音乐安静、舒缓。

第二乐节:是前乐节的变化反复,音乐更近一步。

B段:充满着阴暗不安的情绪,速度不断加紧,音乐逐渐紧张。第37小节,宽广的旋律与快速紧凑的和弦形成紧打慢唱的效果,像是滚滚春雷,亦像是苏醒的冰川带着震耳的隆隆声飞驰向前,将音乐推进至第44小节全曲的高潮。

尾声(Coda),9小节,第64小节—结束。

第64小节,八度的旋律在高音区半音上升,柔和的和声色彩让音乐渐行渐远,飘向远方,最后两小节像是感叹,对大自然发出由衷的赞美。第71小节的和弦声音较深。

第72小节速度很慢(Lento),一个音一个音平静柔和地消失在远方。

♭A大调波兰舞曲  遗作

波兰舞曲,又称波洛奈兹舞曲,源于波兰,具有波兰民族骑士的英雄主义特征。它是一种宫廷中庄严稳重的进行舞曲,3/4拍,速度中等稍慢。

这首波兰舞曲是肖邦少年时期的作品,大约作于1821—1824年,是献给他的钢琴老师的。它具有早期浪漫主义风格的特征。注意控制音量,并有节制地使用踏板。♭A大调,3/4拍,适中的快板,活跃地(Animato Allegro moderat)。

首部A:第1-38小节。

A段:第1-12小节,♭A大调,节奏比较鲜明,踏板不要太长,只踩每小节的前两拍。表现出三拍子的韵律。

第1-4小节,嘹亮的旋律以豪迈、自信的性格,极富动感的节奏在高音区与伴奏相差两个八度的距离呈现。主题明亮、肯定。

第5-8小节,音乐是平稳的。

3个华丽、轻盈、优美、富于起伏的上行琶音,从弱开始做一个大的渐强,走向第12小节。

B段:第13-16小节,转到属调♭E大调,性格热情开朗。

第17-20小节,性格庄重朴实,一定要控制好左手伴奏的音量,最好不用踏板。

第21-24小节,调性回到了♭A大调,音乐活泼紧凑,节奏鲜明,前两小节的切分音要着重强调,并辅之以踏板。第23小节可稍加紧速度,渐强到第24小节,音乐紧凑、积极。

连接:(弱起)第24小节,呈现出情绪由紧张到平静的过程,敏捷紧凑的琶音不要松懈,第25小节,再做渐弱、渐慢。

第27—38小节,是A段的完全再现。

中部B:第39-46小节。

C段:第39—46小节,♭E大调,旋律轻盈、优雅。第41—42小节,要有一个小小的起伏。

D段:第47-51小节,♭B大调。

这个5小节的乐句,是在全曲中最具骑士般英雄主义的性格特征。声音坚定饱满,要特别强调左手的切分低音。踏板仍然是踩前两拍,第3拍放。尾部为♭E大调。要做很大的渐弱渐慢,C段的完全再现,又回到轻盈柔美的音乐中来。

再现部A1以“da capo al Fine”作为首部的完全再现。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