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爱成长新爸五年计划

「我的2017」因为刷碗而改变的一年

2017-12-17  本文已影响0人  斜杠奶爸

年终的时候,大家都热衷于写写总结,毕竟这一年忙忙活活的,高低也得有些收获。写下来,一方面是为了回顾一下得失,一方面,也能更加清楚自己在整个人生长路上的位置。

基本上,我觉得这一年是“长脑子”的一年。因为听得多了看得多了,逐渐对这个世界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这一切的起因,确切地说,是因为刷碗。

1.理财

年初的时候媳妇确定怀孕,刷碗这一类的家务基本就被我承包了。因为刷碗的时候闲着无聊,就塞个耳机,听一听郭德纲的相声或者罗永浩的段子。

听腻了之后,随便翻了翻APP,点开了吴晓波频道,起初只是随便听听,因为大学时候读过吴晓波的《激荡三十年》,对于财经一类的东西比较感兴趣。

其中有一期对我触动特别深,叫30岁需要知道的投资法则。

他说每个人都会得一种“三十岁综合焦虑症”,就是到了三十岁的时候忽然就觉得自己老了,忽然间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为什么有的人30岁就赚到了几个亿,有的人却只能出租屋里愁着下个月的房租。人的差距真的只是因为出身、运气这些无法选择的东西导致的吗?

接着吴老师说了两个收入,他说从三十岁开始,人就应该分清两种收入,一种叫职务性收入,一种叫财产性收入。

前者是工作带来的稳定的现金流,在此基础上,攒下的钱去投资,构成财产性收入,说白了,后者就是拿钱去赚钱。

等到财产性收入覆盖了生活的日常开销的时候,基本就是初级的财务自由了,这个时候人就可以不再把终身依托在某个单位或者企业,也就有了更大的空间去实现自己的价值。

听着这一期,忽然想到我今年也三十岁了。从七岁开始,上了将近二十年的学,混得了一个差不多的硕士文凭,找了一份差不多的工作,过着一份差不多的人生。

从小到大我被大人说得最多的就是“听话”:放学从来不用人说,自己安静地写作业。从来没和同学打过架,从来只知道好好学习。

我是大人眼中标准的好孩子,我处处都会活成他们想要的样子。

四年前,我找了一份他们看起来还不错的工作,稳定,稳定地穷着。

但是现在我三十岁了,如果我真的斗胆想要财务自由的话,按照这份稳定的工作带来的职务性收入肯定是痴人说梦。

所以,我开始思考,财产性收入这条路是否可行。

15年A股大牛市的时候我拿着贷款追涨杀跌,不知道哪里来的自信,狗屎运撞了几个涨停之后以为财务自由之路从此打开,满仓之后就赶上大跌,发誓从此不再碰股市。

财产性收入无非就是投资,投哪儿呢?房子不能投也投不起,期货大宗商品什么的更不是普通人能玩儿得起的,最后还是得回到股市。股票买不好,那就考虑一下基金吧,翻着翻着就发现了ETF指数基金。

几乎在弄明白它的那一刻,我就隐隐觉得财务自由这事儿还是有戏的。

从年初到现在,对ETF小试牛刀,收益率还算可以。

我也逐渐明白,股市对于普通人来说不是天使也不是恶魔,它不过就是一种投资工具。

无论牛市还是熊市,背后其实都是贪婪的人性使然。

既然战胜不了指数那不如就安心买指数,踏踏实实地让兜里辛苦攒下的钱慢慢滚雪球。

上帝一般都会奖励跟时间做朋友的人。

2.斜杠

听吴晓波频道可以说帮我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因为碎片化的时间全部都被利用起来了。

从逻辑思维到得到APP,从严伯钧的西方艺术课到每天听本书。很多关于历史、商业、人性的观点在不断刷新我的认知,尤其是经常听到的“斜杠青年”的定义。

我想,如果把工作之外的时间利用起来,或许我也可以发展出自己的斜杠能力。

于是今年6月份的时候,注册了简书。初衷是记录福豆的成长历程,但是写着写着,我开始慢慢地认识自己。

这半年下来,写了19篇文章,尽管阅读量都少得可怜,但是我仍然不想去追什么热点,也不想起什么一惊一乍的标题。反正又没有什么投资人的压力,做自己就好了。

什么阅读量和点赞数通通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记下了和女儿成长的时光,以及,在这些时光里发现的自己。

万一写着写着哪天就有编辑找我出书呢,互联网时代嘛,要敢想才行。

福豆出生前,我每天早起半小时读书,这一年下来总共读了23本书。虽然不多,但这是我毕业以来读书最多的一年。

得到APP里的每天听本书产品一共听了108本书。

有人问我:看这么多书能记住多少呢。

是的,内容大部分都忘记了。但是它们在我写作的时候发挥了用处,我发现脑子里不再空空如也,任何时候我想到什么我都能知道去哪本书里查。

在知识付费大行其道的今天,多读点儿书总不是坏事。

3.日拱一卒

这一年最大的改变就是无论想做什么事,不再担心是否能够成功,也不再过多思考这件事的意义,只要想做,就立即做。

比如在简书写文章,什么LOGO、定位这些都可以慢慢改,文章先写起来再说。开始的时候很难,因为轻微的文字洁癖,每句话都要斟酌再三,所以一篇文章写下来要一个星期。

但是写着写着就容易了许多,并且在努力形成自己的排版和语言风格。

如果我不去写,我就永远体会不到文字带给我的满足感。

再比如每天听本书。有人说,那都是人家嚼烂的二手知识,你真的以为听完了就能代替自己阅读了?

我觉得这事儿得这么看,听,就比不听强,你管它几手的知识呢,哪怕你听到了一个新词,这对于你来说就是一种提升。那些你听完了觉得感兴趣的东西,你可以自己接着查嘛。

胡适说“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这种日拱一卒的精神真是极好的生活哲学。

有患得患失的功夫,其实早就可以朝着目标挪动一小步了。而走着走着就会发现,其实所谓的梦想好像也没有那么难实现。

前些日子有九零后的孩子跟我说什么“初老症”,比如记忆力下降、莫名早醒、随手带个保温杯。连九零后的孩子都开始“初老”,我意识到三十岁,不仅身体经不起折腾,人生也经不起虚度了。

这一年看起来我并没有取得什么像样的成就,但是我心里明白,所有的事情都似乎找到了轨道,那种对人生的坚定和自信,是我从未有过的。

三十岁之前的人生按部就班,三十岁之后的人生活出更多可能性。

今年就是起点。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