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被迫长征的起因--现代史笔记
一般认为,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被迫长征的起因,
是博古李德等中央实际领导人脱离客观情况,
先后犯下左倾和右倾机会主义,导致红军的军事失败的产物。
这些错误主要包括:
1、左倾冒进主义:在反革命势力有所强化并准备积极围剿红军之时坚持夺取核心城市;
2、消极防御:在外线进攻遭受挫折之后采取分兵抵抗分散防御的战术;
3、机械据守个别城镇,使红军丧失内线机动作战优势;
4、消极防御再遭失败后,被反革命的军事力量吓倒,仓促开始转移等。
不可否认,年轻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在如何结合中国实际来展开革命工作的问题上尚显稚嫩。
中央苏区在其建立,发展过程中势必面临下述几个问题:
1小块红色区域被大块白色区域半包围,中央苏区几乎完全处于孤立状态。
2人口数量决定兵役人口上限,尤其是长期战争迫使大量正规红军被迫处在全脱产状态,
地方红军和赤卫队等如果频繁参与作战任务,势必会影响到生产。
3地理纵深较小,机动作战余地有限,蒋军积极扩军导致战场兵力密度激增,
红军的内线机动优势就被大大压缩,不得不频繁的采用“短促突击”。
加大了作战的风险。不能达到缴获物资和消灭敌人有生力量的目的,就无法达成战役目标。加大了红军作战的成本。
4基本工业品难以自给压缩着红军持续作战的能力,武器弹药难以自给,
国民党军基本切断了苏区的工业品供应,尤其是食盐和药品。
初期的军事失败迅速使医疗设施人满为患,既影响后方士气,也减缓指战员伤愈归队的速度。
5苏区原有的阶级结构和生产力发展水平限制了苏区政府对民众的动员能力和对战争资源的获取能力。
通过更加秩序化的税收手段来获取资源,当税收本身也不足时,
过量发行公债,货币,强征农民服劳役,甚至加入红军,就成了竭泽而渔却又不得已而为之的最后手段。
红军和苏区的发展挫折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也要看到许多经验教训能够被及时的发现总结,才能有后期的纠正和重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