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开智读书会第二季 打卡专区

#新年觉醒day4#《改变》第4、5章

2016-01-22  本文已影响16人  其叶沃若

第3章在探讨问题形成的最后,提出处理不当的三种方式:

  1. 否定问题存在——即应当行动而无行动
  2. 将困难当做问题——即不应采取行动却采取行动
  3. 逻辑层次误置——在错误的层次上采取行动

4-6章就是对这三种处理方式的论述。

第4章 可怕的简化

就是指人们会否定问题存在,甚至会攻击那些指出问题的人,源于他们简化了复杂而多变的世界本身。

eg 家庭关系是最重要的例子

eg 政客选举前的承诺也是典型的简化。
eg 关于现代教育的实用性的争论

第5章 乌托邦症候群

指问题无解但相信有解决之道,或者不是问题,而当做问题。结果陷入僵局。

  1. introjective,是一种精神病学现象,由于当事人苦于无法达成目标,归因于自己有所欠缺。比如认为生命应该丰富,自己却生活在平凡和无聊中。可能造成“退出社会”。(成功病哈)
  2. 无视目标,将重心完全放在过程上。比如完美主义者、永远的学生等人。(拖延症?)或者将人生转折视为必然愉快的经验。
  3. projective,认为自己站在真理一边,只要说得够清楚就能得到他人认同,否则就是坏人。所以如果没有得到预料的效果,就觉得是社会或别人出了问题(“一切都是社会的错”)。

综合地说,就是企图改造自我或世界来达成理想,改造过程必然伴随不可改变的障碍,从而形成问题。这种现象根本上是将做出判断的前提视为最大的真实,甚至不能忍受这一前提可能出错。因此,要改变,必须要能区分事实及关于事实的前提

eg 心理治疗的有限
eg 社会福利制度造成的无能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