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语言:正确批评,孩子更自律‖如何缩短亲子间的心理距离

2023-08-18  本文已影响0人  拼搏奋斗_87ec

父母可以和孩子聊聊自己小时候犯的错,这样孩子更愿意接受父母的批评。

父母在批评孩子时,要尽量缩短亲子间的心理距离,这样才能让孩子愿意倾听父母所说的话。


父母肩负着教育孩子的责任,总是倾向用强硬的口气和孩子沟通。有些父母还会误以为自己的权感不可动摇,觉得自己完美无缺,总是对孩子进行说教,但这种居高临下的态度只会招致孩子的反感,无法让孩子更好地接受建议。

下面我们以孩子打碎玻璃,父母批评孩子的场景为例。这种情况下,父母与其给孩于讲一堆大道理,不如和孩子聊聊自己以前犯下的错误:“爸爸小时候也曾打碎过学校的玻璃,那时候……”这样一来,孩子对父母放下戒备和抵触,就会欣然接受父母对自己的批评。

同样的,父母可以表扬孩子有着爸爸或妈妈都不曾有的优点,来鼓舞孩子的干劲。比如,当孩子对班长的事务感到厌烦时,与其批评孩子没有责任感,试图说服孩子去履行自己的责任,不如对孩子说:“妈妈小时候不像你这样受大家的信赖,从没当过班长,你跟妈妈讲讲,当班长辛苦吗?”妈妈这样说,照顾到了孩子的自尊心,孩子便不会排斥妈妈的谆谆教海。

人总是会在完美无缺的人面前感到自卑,与对方保持一定的距离,却很愿意亲近有缺点的人。因此,为了让孩子心甘情愿地接受父母的批评,父母适当暴露一些自己的缺点,与孩子保持更近的心理距离是非常重要的。

关系是有效沟通的前提,是两个人之间的桥梁,也是打开心门的钥匙。

亲子之间,父母特别想知道孩子的想法,也想让孩子听父母的话。可是倘若桥梁不通,门打不开,父母说了再多的话,给了多么宝贵的建议,孩子也会对此嗤之以鼻。

就像我们去抗震救灾,物资捐赠了很多,可是路还没修好,物资就无法送到难民手里。

所以教育也是这样,只有把关系梳理好了,把路通了,才谈得上给予孩子指导,才谈得上家长的权威。

家长的权威,不是家长说了算的,而是孩子说了算,也就是他是否允许家长管教他。

如果他根本不接受家长的管教,家长在他面前也就没有任何影响力,也就失去了权威。

想致富先修路,先关系后教育。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