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人系统到人际关系的一点思考
接触过无人系统之后,越来越感受到人的大脑之牛逼。相对无人系统,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它的自主控制能力:它可以根据输入快速的调整输出。你无法想象它的算法之精妙,运算能力之强大,它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对很复杂的场景,做出快速且精准的响应。
有些是出于本能的下意识反应,比如遇到危险时做出的保护动作;有些是通过刻意练习调整算法参数形成的结果。就拿踢球来说,通过训练(算法参数调整的过程),你可以在激烈的对抗和快速的攻防节奏中,对球的落点做出精准的判断,然后再控制你的脚做出合理的动作。再比如开车,在行人过马路时,你会计算出他过马路需要的时间,然后调整车速,做出响应动作。这些看似简单的动作,都是经过大脑精确计算产生的结果。
这也是为什么无人系统的自主控制是最核心且最难攻克的原因。你很难去把大脑的控制算法用编程语言来实现,也很难去设定一个可调节参数,能够根据不同的场景做出不同的响应。或许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手段的深入研究,机器具备了深度学习的能力,能够把各种各样的场景进行量化分析,然后培养出自己的思维能力的时候,这个问题就能被解决。但是,目前来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大脑自主控制能力的体现还有一个应用场景,就是人际关系。
两个人关系的演变,就像一个闭环系统,是互相影响的。(发现电脑没有装Visio,来个手画版的吧)
关系演变示意图乙在接收了甲的输出(付出)之后,会做出一个判断,然后乙会有一个输出(付出)反馈给甲,甲会把乙的输出和甲的预期做个比对,得出的差值作为两人关系的一个调节参数。如果乙的输出超出了甲的预期,这就是一个正反馈,甲会加大自己的输出,两人之间的关系就会向良性的方向发展。如果低于甲的预期,这就是一个负反馈,甲会减少自己的输出,两人之间的关系就会向弱势的方向发展。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闭环系统,最后两人之间的关系会达到一个平衡状态。
有些人比较敏感,经过一次的迭代就能确定关系的走势;有些人稍显迟钝,需要经过多次的试探,才能让走势明朗;也有些人持续正向输出,但是如果一而再再而三的收到都是负反馈,那么他也会转身离开,没有谁能一直不计回报(反馈)的付出,除了你的父母。
人的调整有快有慢,但大家都会变,所以,为了关系的良性发展,请适时的给予恰当且真实的反馈。
请记住:没有道路能通向真诚,真诚本身就是道路。
泼冷水简单且没有风险,而鼓励他人却需要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