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调频涂生活绘画 插画 教程

普通人,如何拥有艺术家一样的视觉感知能力

2019-04-11  本文已影响14人  91f1dba9c2be

关注 “爱蜜部落”,私信“教程”,免费送你一堂作品课全套教程

继上一篇文章《成年人,画画学不好,真正原因是什么?》之后,我们了解到,究其原因主要是心理上的,而不是可塑性低。

今天分享第二篇《普通人如何拥有艺术家一样的视觉感知能力》

为什么艺术家比普通人看到的更多?

他们的视觉感知能力是怎么锻炼出来的?

超强的视觉感知能力是怎样一种体验?

以及,我们如何提高视觉感知能力?

什么是感知能力?

        感知能力就是通过感官去察觉信息的能力,比如视觉、听觉、触觉等。同是眼前的景物,内心丰富之人便善于发散联想,借着想象的翅膀上天入地遨游一番,而对于内心迟钝之人,则思维仅能局限于眼中看到的东西,相比前者,要表面肤浅许多。

感知能力强带来那些结果呢?

第一、  感受眼前的人、事、物变得更加有有趣美妙;

第二、  对自己的各种情绪和心理变化更加敏锐;

第三、  推己及人,更容易产生同情和理解之心;

第四、  推人及己,更能增强对自我方方面面的认知;

第五、  最后最为重要的一点,深度的感知力有助于透过表层去察觉事物底层的真相,从而深度的感知力与丰富的精神世界之间形成互为促进的良性循环。

        英国艺术家约翰·拉斯金,有过这样一段描述,来说明艺术家的感知能力。

        两个人出去散步,一个是画家,另一个则是门外汉。让他们沿着林荫小径一直走,这两个人所感受到的景色定是天壤之别。

        普通人会看到一条小路和一棵棵大树,他知道这些树是绿色的,但他没什么特别感受,他会看到阳光,会感到愉悦,这就是全部!

        但是画家会看到什么呢?他抬起头,看那像雨丝一样被细分的阳光,是怎样从头顶从闪着微光的树叶间洒下来。他会看到,在绿叶掩盖下,到处丛生的树杈。会看到翡翠般的青苔,闪耀着宝石似的光芒,还有光怪陆离的地衣,白的蓝的,紫的红的,都醇熟了,糅合成一件华丽的衣裳。

           看到美景,有人吟诗“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有人却说“真好看,真TM美”,这仅仅是读书少的问题吗?这和感知能力密切相关。同样是悲伤的情绪,作家就能够表达的细腻、入情,让我们产生共鸣,如果没有深入的感知,仅仅靠华丽的语言是不能够感动读者的。

          吴晓波老师说“这个时代,需要更多感性的企业”。国人的消费理念已经发生了改变,人们更加注重产品的体验、设计。这意味着中国企业需要升级,去满足市场的需求。那么,要设计出更好体验的产品,就需要感性的人才,去感知消费者,是不是?所以,未来需要越来越多感知能力强的人才,我们需要让自己成为“感知超人”。

视觉感知系统是如何工作的?

         视觉感知,有人说“不就是看嘛!只要视力好,集中注意力观察不就行了,难道我们看到的东西不一样?”。

        这不是视力好与差的关系,“看”似乎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只要睁开眼睛我们就能看到周围的世界。睁开眼睛你可以看到五彩斑斓的世界,一切都是那么自然。

        不过你有没有思考过“看” 是怎么完成的呢?

        你确定真实物理世界都已经净收眼底了吗?

         首先,了解一下“看”的过程。

         视觉系统的感受器官是眼球,眼球的后段是视网膜,它由两种感光细胞,分别是杆状细胞和锥状细胞,作用是将水晶体聚焦而成的光线变成电信号,并由神经元送往大脑皮层。大脑皮层会分不同脑区去处理信息,首先是初级视觉皮层,分析物体的边缘、大小、形状等信息,之后是运动、位置等等,最终,我们的大脑会汇总看到的一切,解读出我们眼前的事物。

        在整个视觉处理过程中,不仅仅是需要眼球敏锐度,还需要后台视觉处理系统强大。眼球扫描到了,但大脑不处理或者没有处理能力,那么每个人感知到的自然就不同。福尔摩斯和普通人同时感知到的信息是不一样的,不是吗?

        所以,接下来我们从两个角度来分析视觉感知,前台感光细胞和后台的大脑视觉系统的处理。

眼球敏感度是由基因决定的

           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收信息主要由中央凹的视锥细胞完成,分别对红、绿、蓝三种波长的光线敏感,当不同波长的光波进入眼睛并投映在视网膜上时,大脑就通过分析由各个锥细胞输入的信息去感知景物的颜色。

        视锥细胞总共只有600多万个,而且它们和人类的基因有关系,天生的。

        比如,色盲的视锥细胞不能分辨颜色;

        比如,色弱的视锥细胞只能分辨其中两种波段的光线,称为二色视者;

        比如,正常人是三色视者,能够感受三种波长的光线,但是约有12%的女性是潜在的四色视者,她们的视锥细胞可以感受四种波长的光线。

        澳大利亚艺术家珂切塔·安蒂可(Concetta Antico)就是一位四色视者,她们的眼睛享受的色彩体验几乎是我们的一百倍,被称为“视觉超人”。

        那么,为什么说是12%的女性是潜在四色视者呢?一方面是这是由染色体决定的,男性就没有机会了;另一方面,因为这部分人的大脑后台系统还没有激活,没法处理它们的信号,所以只能是潜在的,需要后天去反复训练才行。

         视锥细胞由基因决定的,视锥细胞没法通过训练变得更加敏感。所以 ,并不是艺术家的眼睛有多特别,关键在于大脑的处理。

绘画锻炼视觉神经系统

            视网膜只不过是视觉的起点,视觉神经系统的每一层信息处理,才是视觉感知能力高下的分水岭。

            我们在之前的文章《成年人,画画学不好,真正原因是什么?》,有描述过“大脑神经具有可塑性,像肌肉一样,反复的刺激会变得越来越强。” 

            绘画时视觉神经系统反复接受信号,处理信号的过程,就可以让神经元的“突触”越来越发达,视觉处理会越来越高效,越来越轻松。如果不够发达,信号处理都不够完整,没处理完,观察就不细致。

视觉神经系统就像健身时的负重训练,刚开始可能一个动作都完不成,随着肌肉的变强,会越来越轻松。

            美国认知心理学家索尔索,在对专业画家与普通人进行绘画创作的对比脑成像实验发现,普通人的纺锤体区的活动比画家强,这说明纺锤体区没画家发达,需要更多的努力才能获取观测的特征以把它们表现出来。

            实验同时发现,画家的右脑额区的活动比新手的强烈,额区是创造力活动的关键区,这说明专业画家在创作过程中比普通人更多地进行更高级的思维活动,而不是如后者那样集中于对具体特征的分析和表现,画家的创作超越了基本的视觉感知。

总结

        画画除了技法、绘画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自己的视觉感知能力,这个才是绘画能力。尤其对于初学者,我认为观察的时间一定要比动笔的时间多,让自己的视觉神经系统兴奋起来,时间久了你会发现,你能“看”到的更多。



碎碎念

“卡卡西,你的脑科学是故事会上看来的吗?”

“NO , NO ,NO ,看了好多文章和书籍,花了7个晚上,写了近7000字,会以四篇文章分享给大家。”

References

[1] R. W. Sperry 著,《右脑的奥秘与人的创造力》

[2] 托马斯·R·布莱克斯利著, 《大脑两半球的思维类型》

[3] 贝蒂.爱德华,《贝蒂的色彩》

[4] 乔舒亚•福尔, 《与爱因斯坦月球漫步》

[5] 纪录片《国家地理:我天才的大脑》

[6] 知乎脑科学优秀回答者,华沙,文章《右脑开发是伪科学吗?》

[7] Sofia Deleniv著,果壳网译,文章《寻找色觉女超人:能看到百倍色彩的她究竟在哪里?》

[8] 维基百科


画画是件美好的事情,

让时间过得很舒服,

就算是挥霍了也不心慌。

什么时候拿起画笔都不晚,

一起追求“诗和远方”吧!

请帮我转发,这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