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
自私是一种病态社会心理,有这种心理的人首先表现在不讲公德,把自己的东西看得很重,不管别人的利益是否受到损害;其次,就是嫉妒心理,当周围人的本事比自己强时,或取得了好成绩时,他都会感到难受而想方设法诋毁、诬陷、为难比他强的人。另外,心胸狭隘、斤斤计较、缺乏同情心和爱心等也是自私的表现。
自私心理有以下特点:
1、深层次性
自私是一种近似本能的欲望,处于一个人的内心深处。人有许多需求,无论心理与生理的。需求是人的行为原动力,人的许多行为都是为了满足需求。但是,需求不能违反社会规范、道德伦理、法律法规,也不能不顾社会历史条件的要求。
自私之心隐藏在个人的需求结构中,是深层次的心理活动。不择手段,一味想满足自己各种私欲的人就是具有自私心理的人。
2、 下意识性
自私心理隐藏较深,存在与表现常常不为个人所意识。有自私行为的人并非能够意识到他在干一件自私的事,因此他在侵占别人利益时往往心安理得,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将自私称为病态社会心理。
3、隐秘性
也有一种人,因自私行为而引起公愤,但已养成习惯,为了逃避舆论谴责和社会惩罚,便常常口唱髙调,故作姿态,或者偷偷摸摸地占别人的便宜,在谎言和假象之中,隐藏其内心自私的本性。例如明明是多吃多占,却说是工作需要;明明是损人利己,却说是替他人着想。
自私是一种羞于见人的病态行为,自私之人常常会以各种手段掩饰自己,因而自私具有隐秘性。
4、妒忌性
自私的人妒忌心强,心目中只有自己,根本不能容纳别人。妒忌心有时会使自私的人陷入疯狂状态,甚至做出伤害別人的违法行为。
自私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
第一,客观原因是社会的不合理分配。由于这种不合理的分配导致分配较少的一方会想方设法获得相同的利益,这种想法会促使这一类人不择手段地去攫取利益,他们内心自私的种子就这样被浇灌发芽而越长越高。
第二,主观原因是人的需求脱离了社会规范。当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社会提供给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资源就会固定下来,而当某个社会成员想要获得更多资源的时候,他只有损害别人的利益,这时候自私也就形成了。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心理调适:
第一,多做利他的行为。这也就是多做好事。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可以纠正过去那些不正常的心态,从他人的赞许中得到乐趣,使自己的灵魂得到净化。
第二,进行回避性训练。这是心理学上以操作性反射原理为基础、负强化为手段而进行的一种训练方法。一个人一旦产生自私的念头或行为,即用缚在手腕上的一根橡皮弹环弹击自己,从痛觉中意识到自私是不好的,
促使自己纠正。
自私的人心里除了自己之外,不会装着任何人。也正是这样,自私的人是孤独的,他们是一些不受欢迎旳人。
自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