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产品程序员

行车记录仪-产品调研报告

2018-03-27  本文已影响402人  山姆1

调研目的:
市场分析:分析潜在市场、销售量,产品供应需求的比例关系,辅以正确的经营战略,满足市场需求。
竞品分析:得到竞品的实际情况,根据事实列举出自己或竞品的优势和不足。



A.行车记录仪市场分析



01市场规模

行业-智能车载设备市场规模预测(易观行业报告-2017智能行车记录仪市场专题分析)

在政策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和技术环境多重利好政策,尤其是汽车产销规模连年攀升的前提下,智能车载设备行业在2017年前后迎来了快速上升期。报告显示,2017年智能车载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65亿元人民币,同比市场规模增长高达67.7%,而这一规模在2019年将达到495亿元人民币。








02产品类型分析

产品类型包括

1、小型/Mini便携行车记录仪

优点:清晰度会比较高,吸盘安装,拆装方便,移动方便,机器小巧,遮挡视线不大。现在市场上面还配有固定在后视镜后面杆上的支架。
缺点:功能较单一,有少量集合的有电子狗功能,或是集合了导航的功能。但导航比较尴尬,屏太大的挡视线,屏小的(屏一般是2.7英寸,3英寸,4英寸)适合隐藏在后视镜后。
价格:RMB150左右



2、后视镜行车记录仪

优点:防炫目,车内改动不太大,主要是以绑带和磁吸的方式固定安装,对车内整洁有帮助。不挡视线,屏相对于小型的记录仪比较大,有4.3英寸,5英寸,7英寸,8英寸等显示。功能可以选择性较多,有单记录仪,前后双录,记录仪+电子狗,记录仪+电子狗+导航这几类。
缺点:要用后视镜的时候,需要关掉屏幕,要不然会影响使用。绑带容易被高温晒坏。清晰度差异化较大,散热方面很考功夫。
价格:RMB300~1000,单双摄像头价格有差异



3、智能云后视镜(这个适合高大上的用户,价格比较贵,功能比较多,不想车内有太多的电子产品,有此一个就足够了)。

优点:功能全(导航,记录仪,电子狗,在线音乐,蓝牙电话,在线升级,语音声控),防炫目,专车专用,车内整洁,语音操作够安全,不担心掉下来,科技感十足。
缺点:安装麻烦,需要将原车的支架拆下来,流量需要付费,开机时间比较长,不能关机的云镜对车的电瓶有影响



4、隐藏式记录仪无屏幕(适合不想让别人发现安装了记录仪的用户)

无屏Wi-Fi行车记录仪是带屏行车记录仪的进阶,主打中高端市场,特点是不影响车内视觉效果,不占点烟器。

优点:小巧迷你隐藏安装,不挡视线,可以通过Wi-Fi在手机上面看录下的视频,方便。
缺点:采用3M胶安装,质量差的品牌和机器会掉下来。



行车记录仪类别、市场占比:

行车记录仪产品经过一系列演进历程,产品形态越发丰富产品功能越发智能,行车记录仪渐成主流选择。

  1. 智能行车记录仪市场市场集中度相对较低,传统车企、车载电子厂商、互联网厂商、地图厂商等多类企业同场竞技,占据不同优势,其中360凭借互联网品牌效应和优秀的用户口碑,占据行业销量第一位置

  2. 从价格来看,根据“易观数据”看出,国内市场最受欢迎加个段,从500~800转移到500元以下,整个市场经历洗牌。


B.产品定位-产品分析画板

01典型目标用户



02用户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场景)

场景1:防碰瓷或交通事故后取证

用户:生活在一线城市,有较高维权意识的用户群体(男性偏多)
痛点:发生交通事故或被遇到碰瓷后,责任不清楚只能无奈私了
需求:保存录像、取证维权。还原事件真相,适当时候作为证据使用(公安登记或保险索赔证据)

核心业务流程




场景2:汽车行驶时遇到危险发出报警,为保驾驶安全(非核心,存在技术壁垒)

用户:新手初驾、对行驶安全非常谨慎的用户
痛点:交通事故往往由于驾驶员的疏忽导致,希望通过语音系统辅助驾驶
需求:车辆行驶时发生车道偏移、道路限速提醒、车辆定位、行驶轨迹、事故区预警、实时路况播报、距离车辆、红灯预警、行人较近、驾驶员疲劳时发出警告,提高行车安全性。包含电子狗、ADAS智能辅助驾驶系统。

核心业务流程




场景3:记录行驶过程、旅行拍摄沿途风景、社交分享(非核心、运动相机替代)

用户:喜欢自驾游、追求旅游品质的用户
痛点:经过美丽的公路,希望记录下来,或分享至朋友圈炫耀一下
需求:保存旅行录像、分享精彩片段到第三方社交平台

核心业务流程



需求

核心需求:主动/被动录像、查看录像、导出录像
次要需求:分享录像、危险预警

03产品亮点(竞品)

04用户关注问题

05关键指标(KANO模型)

必备型需求( 必须具备的、即使不说也应该能做到的)

影响成像因素



曝光



颜色



帧率



视场角



清晰度



噪音



漏秒:文件记录时,上一个文件和下一个文件是否有漏拍的时间段



伪像



期望型需求( 期望的、用户能够较清晰知道的)



兴奋型需求(超出预期、用户也不知道的)



无差异需求

C.结论-机会VS风险

内部分析

优势(S)

  1. 海外线下渠道经验,在欧洲、东南亚游众多代理商。
  2. 软件APP体验有较好口碑,良好的APP体验。
  3. 有智能摄像头研发经验,现有可用的嵌入式方案,开发较快。
  4. 熟悉人工智能算法应用经验,可考虑为行车记录仪赋能。

劣势(W)

  1. 硬件ID与结构外包给设计公司,时间和质量有较大风险。
  2. 缺少硬件方案竞品分析,只考虑自己有的方案,不考虑市场对比。前期无大批量订单投入,成本高。
  3. 全新产品存在生产良品率、需要时间磨合。
  4. 若受限于成本,硬件水平不高,难免出现质量问题。

外部分析

机会(O)

  1. 目前智能行车记录仪还没有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产品差异不大;
  2. 中低端产品日夜摄像(包括逆光)效果较差。
  3. 熄火后无法录像,防盗、防刮花需求未能满足。
  4. 北方零下20度多数摄记录仪出现死机,无法使用。
  5. ADAS噱头大于实际,中低端产品所谓ADAD基本不可用。

威胁(T)

  1. 消费者对产品性能要求日益提高。
  2. 智能车载厂商太多,竞争压力加剧,价格打压,我司讨价还价能力较弱,可能引起利润下滑。
  3. ADAS相关技术存在技术壁垒,无法突破将难与其他厂商竞争。

企业战略选择

快速发展
发出优势、利用机会(SO战略)

  1. 优化影响基础体验问题,如成像质量、极寒可用(日夜、特殊场景下)。
  2. 利用海外代理口碑影响力,快速推出产品在现有渠道快速推进产品营销。
  3. 利用计算机视觉算法,实现车道偏移、车辆距离、人行检测紧急报警,纠正驾驶安全护航。

趋利避害
克服劣势、利用机会(WO战略)

  1. 对ID、结构、品控环节加强投入。

  2. 优先考虑优秀方案,避免被定价束缚

  3. 优化影响基础体验问题,如成像质量、极寒可用(日夜、特殊场景下)。

  4. 利用海外代理口碑影响力,快速推出产品在现有渠道快速推进产品营销。

  5. 利用计算机视觉算法,实现车道偏移、车辆距离、人行检测紧急报警,纠正驾驶安全护航。


扬长避短
利用优势、回避威胁(ST战略)

  1. 利用目前优势,不过多在其他领域投入、扩张,集中人力、物力做好记录仪这一款新品(基础体验)。
  2. 做好品牌口碑、市场推广,提供产品认知度、把握议价权。

自我修炼
减少劣势、回避威胁(WT战略)

  1. 克服弱点、避免威胁,对标一流厂家,全力以赴打造高端产品。争取占领产品品质、技术制高点。

总结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