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小女孩遇到孙悟空
我不懂印度语,不知道这部电影的具体名称是什么,只知道中文翻译是《小萝莉的猴神大叔》,不过电影的确是讲了一个小女孩遇上孙悟空的故事。
在印度神话里,有一个法力无边的神猴哈奴曼,聪明睿智,行侠仗义,惩恶扬善,历来为印度人所崇拜信仰。大约自三藏法师西游归来写下《大唐西域记》之后,书中所记载的关于神猴哈奴曼的故事也广为流传,至吴承恩以《大唐西域记》与民间传说为素材所创作的《西游记》问世之后,猴哥孙悟空便成了妇孺皆知的英雄。
关于神猴哈奴曼与猴哥孙悟空二者之间的关系历来众说纷纭,虽有胡适先生、陈寅恪先生、季羡林先生等前辈大师一致认为孙悟空这个艺术形象与神猴哈奴曼颇有渊源,大抵可称之为中国的哈奴曼,但仍有许多学者并不认同,以为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学艺术形象有相似性本属平常,并不足以凭此断定谁源于谁,他们宁愿称哈奴曼为印度的孙悟空。
这些争论固然皆有学术上的价值,然而说到底,隐约有一种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的情绪夹杂其中,大约都想为民族文化的繁荣尽一份力,只是方式不同罢了。不过,无论是哪一方,大抵都承认了哈奴曼或孙悟空这个神话人物或艺术形象的诞生实为第一流的文化成就,他们都是人们心中第一流的英雄。
其实,这就够了,而且这才是神话或艺术的真谛之所在,因为它们属于全人类的,它们也是心怀全天下的,后世子孙若是为一己之私将其局囿于一时一地,反倒是辱没了它们的英名,更非真正传承它们的真精神。明觉了这一点,才能真正体悟这部电影的旨归与意义。
电影虽然有神话故事的背景,但却并没有神话一般曲折离奇的情节,也就是说,它的引人入胜处不在故事情节,虽然故事也极好,而在故事中的人物以及人物的情感与信仰。在现在这个人心日益浮动,信仰日益衰落的时代,他们和她们演绎了什么是爱、诚挚、坚韧、善良、正义、无私、信仰等这些时代的稀有之宝。
巴基斯坦的克什米尔牧场里有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女孩莎希达,可惜天生喑哑,不能说话。听说印度有一个神庙,只要到那里去虔诚祈祷,无不心想事成。不过,在印巴民族矛盾的大背景下,两国人民之间正常的往来都受到极大的阻碍,加上莎希达的父亲曾是巴基斯坦的军人,根本上是不允许进入印度的。于是,莎希达的母亲为了女儿能开口说话,决定一个人带着莎希达前去。
然而,火车中途出了故障,在维修期间,莎希达为了救车外失足陷入泥坑的小羊,一个人偷偷溜出火车,等救出小羊,火车已然开走。就这样,莎希达与母亲失散,开始了一个人在印度的流浪。大约因为是电影,所以,莎希达并没有遇到现实中的人贩子或别的奸邪之徒,而是在印度的神猴哈奴曼祭祀节那天,于千万人之中遇到了英俊善良的帕万,就是印度的孙悟空,人称猴神。
于是,一次跨国跨民族跨信仰跨仇恨的行侠仗义与相濡以沫之征程开始了。
孩子虽然没有成人所谓的精明智慧,但他们或她们却有着成人所没有的天赋灵明,可以帮他们或她们一眼洞穿人性之幽微,一眼辨别人心之善恶,尤其是像莎希达这样在青山绿水草原冰雪之间长大的孩子。所以,她偶遇帕万,既是生活之巧合,或艺术之构思,然亦是真理之必然。
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真主的确会护佑每一个善良虔诚的穆斯林找到光明之路,何况像莎希达这样天使般的小女孩,真主与哈奴曼又岂会忍心任其走向覆灭?于是,莎希达遇到了帕万,找到了自己的守护神;帕万遇到了莎希达,自己身上潜藏的神力因之而全然彰显,成了真正的猴神。
自从遇到你,我变得无所不能。这是帕万内心深处最真切的展露。为了莎希达,他第一次说谎,第一次进清真寺,第一次身披穆斯林道袍,第一次做穆斯林祈祷,第一次偷渡,第一次动武,第一次进监狱等等,这些他之前想都想不到,而且也绝不会去做的渎神之举,现在他一一都做了。
然而,哈奴曼知道,罗摩神知道,毗湿奴神知道,大梵天知道,真主知道,每一个有着真善美灵魂的人知道,帕万从没有渎神,一次也没有,他是最虔诚的婆罗门,他传承了哈奴曼的真精神,他是真正的猴神。至于那不得已的说谎,乃是智慧之权变,而非对教义之背叛。
当然,在送莎希达回家的征程中,帕万动摇过,甚至放弃过,然而他内心深处的善良与正义不允许他如此草率,他最崇拜的哈奴曼也不允许他如此怯懦。于是,哈奴曼派拉西卡鼓励他,支持他,相信他,爱他。莎希达充满灵慧的双眼看着他,温馨而淳厚的拥抱依恋他。所以,最终,他决定亲自送莎希达回家。
于是,有了在泰姬陵宾馆怒惩奸邪之徒的振奋人心之举,也算是救赎了自己险些因草率而铸下的大错,莎希达因此而免遭沦落风尘的悲惨命运。
有了倾家荡产,甚至可能会因此失去美满婚姻,只为凑够送莎希达回家的费用的动人心肠之举。
有了带莎希达穿越茫茫沙漠,随时都有可能被当作敌人当场击毙的危险,只为偷渡印巴边境的夺人心魄之举。
有了被巴基斯坦边防军毒打,却始终不肯说谎,更不肯偷偷摸摸进入巴基斯坦境内的令人钦敬甚至有些令人不解或嘲笑的对信仰的坚守,然而正是这份不惧生死的信仰最终打动了边防军,他们得以合法入境。
有了入境之后被巴基斯坦警方追缉的狼狈,有了被记者昆德出卖的绝望,然而正因其始终善良诚挚的言行,昆德最终也被其感化,从帮警察跟踪他们,一转而为帮他们避开警察,甚至最后不惜以个人的声名与人身安全为代价,制作关于他们的视频,抨击巴基斯坦警方与军方恶意揣测感天动地的正义善良之举,使得巴基斯坦民众义愤填膺,一起向政府施压,最终使得被抓且被警方与军方严刑逼供的帕万得以释放。
当然,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猴神终于护送莎希达回到故乡。又是一次西游记,不是为了求取真经,而是为了践行一份心与心的约定,爱与爱的融合。
一流的艺术,总是让人欲说还休,偏偏又言有尽而意无穷。这个故事究竟想说什么,想说的太多了。
比如新闻与网络的无可替代的作用,至少在电影中,若没有昆德的视频在网上传播,帕万大约只能老死于巴基斯坦的监狱,这样一件英雄义举也可能永远湮没无闻,虽然英雄从未想过要留名后世,但熙攘的人间世需要这样的英雄事迹滋润,更需要它给人以希望。这部电影本身又何尝没有这样的愿望?艺术固然只是为了艺术本身,但一流的艺术本身应有这样的淑世情怀与价值。
比如民众的力量,以及对这种巨大力量的导引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政局,甚至历史的进程,尤其是政府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尤为重要。当然,这取决于政府代表的是政府或某一部分人的利益与意志,还是代表民众的利益与意志,而这些又从根本上决定政府的性质。所以,这其实是一个政治力量的循环转化。问题是,人类如何能使它变成良性循环。
比如人与人之间不只有尔虞我诈,不只有相互利用,不只有互相征伐,不只有仇恨,还有心心相印,还有坦诚相待,还有无私相助,还有深情。世间一切大教的教义都不许人欺诈,都教化世人以诚相待。在人心日益堕落的时代里,以诚相待也许会被人利用,甚至会因此带来灭顶之灾,然而若真能至死不渝地以诚相待,至诚无息,又必能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便是信仰的力量。穆罕默德、耶稣、佛陀、夫子等等皆如是而成就大圣之德,如是而开启教义法门。
以如此信仰立于天地之间,自当有胸怀天下之度量,自当有和而不同之气魄。穆斯林也好,基督也好,僧道也好,虽教义各异,然而在导引人向真善美皈依处,一也。这是一切大教应有的气象,也是一切大教的根基与共法。无此共法,便不足以成大教,化众生。
现实中诸多所谓矛盾甚至仇恨,说到底,无非是偏见偏私所致。只因容不得他人之异见,容不得他人之自由,容不得他人之幸福,容不得他人之善良,容不得他人之正义,是以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千方百计构陷,百计千方封杀,意欲将一切真善美斩草除根而后快。人与人之间如此,国与国之间如此,人与国之间如此,如是,人间世安能有宁静平和?
所以,各个民族的大圣希贤应运而生,立教弘法,宣传真善美之大义,意欲从根本上救赎人心,融通隔阂,化消罪孽。
帕万的伟大之处正在于此,电影的旨归大抵亦在于此。当然,这是艺术家的心愿,现实中究竟如何,难以预料。然而,希望总是要有的。这不是自欺欺人的麻痹,而是至情至性的信仰。正像昆德曾问帕万,即便我们能避开警察,仍然会有无数意想不到的难题,其中任何一个都有可能让我们功亏一篑,到那时为之奈何?帕万笑笑说,哈奴曼会帮我们的。
是的。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既种善因,必得善果。信我的人,不住在黑暗里。
若是无神呢?
那也无妨,因为有一样东西,也许比神更有力量,它的惠赠比神的赐福更美好。
真的?那是什么?
你见过莎希达的微笑吗?
见过,美得不可言说。
那会心一笑里,藏着所有的答案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