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做袁吹

2024-09-20  本文已影响0人  影侠

说汝南袁氏在东汉算是第一豪门,大体不差。

从袁安开始到袁绍,几乎就是大汉皇权保护神,斗外戚窦宪一直到三国末斗宦官十常侍,汝南袁氏都是走在保皇派前列。不过《三国演义》里说袁绍面对董卓怯战,并用曹操怒斥袁绍来表达曹丞相的忠诚和袁绍的懦弱狡猾,其实也是一张人物塑造的艺术表达。

事实上,袁绍的迟疑不是因为胆怯,而是这一次他们汝南袁家要保护的皇帝本身出了问题。讨伐董卓没问题,这是十八路诸侯集合的旗号,可是“清君侧”的这个“君”有了问题。这个君,不是袁家本来要效忠的那个“君”,而是董卓扶持起来的汉献帝。

既然不是汉献帝,那是谁呢?

答案是没有!

十八路联军能够集合,董卓天怒人怨,原因其实是杀皇帝了少帝刘辩,先废为弘农王,然后再弄死。第二年,十五路联军就来了。但是如果来了的话,消灭董卓后,是继续承认董卓扶持的汉献帝,还是另立新君呢?

袁绍的想法显然是另立新君,而且袁绍已经有了人选,就是冀州牧刘虞。抛开血缘关系不讲,袁绍本来势力就在冀州,扶持一个冀州的皇亲国戚做皇帝,这不是顺理成章,万一成了,今后就袁家又是君臣和谐,多好。

另立新君,还有另一层考虑,那就是团结队伍。袁绍自己清楚,自己这十几路诸侯,真正为国出兵的有几个?有韩馥、张邈这类董卓同党来自证清白的,有公孙瓒、孙坚这类浑水摸鱼的,终于汉室的也不是没有,但都是孔融、陶谦这类军事上不是很厉害的人呢。真正要说坚决反的,也就袁绍、曹操这类已经和董卓彻底翻脸的人。袁绍和董卓咆哮朝堂,曹操更是刺杀董卓的人,董卓不死,曹操必死。

但是曹操只是单纯求生存,所以是反董最激烈的派系。

袁绍当然也是必须反董的,但袁绍作为一个谋略超过军事的人,他想得比曹操更深一步的想法,即前面名不正言不顺的顾虑,袁绍是想复制自己前代袁氏祖宗的经验,即在复杂的斗争中,始终支持皇帝,打击皇帝的对手。这种想法当然没错,可惜所有的算计都比不上变化,不可控变数太多了。

第一个变数就是刘虞不想做皇帝。本来联军作战不力,袁绍总结原因就是人心不齐,这时候袁绍考虑另立新君,也不是说不是办法。有了新君,那么再打董卓就能够拧成一股绳了。这样,董卓扶持的人可以弃暗投明,衷心汉室的孔融们有了动力,浑水摸鱼的也有了正义大旗积极凑军功。而这一切的计划,都因为刘虞的胆怯和懦弱,泡汤了。因为袁绍是在战况不利情况下立新君的,那么这个新君一旦立起来,要么鼓舞士气,取得胜利,会成为名正言顺新皇帝。但一旦无法扭转局面,那就是头号通缉犯。刘虞显然没有这个魄力,历史给他走上前台的机会,他怂了。袁家和汉皇时代的合作方式,到袁绍这里出现了断裂。

有人说,不对,曹操为什么就懂得扶汉献帝,挟天子令诸侯,这点就是比袁绍更高明的思路了。

其实这话就有点事后诸葛亮了。我们要明白,曹操挟天子令诸侯,其实是个黑天鹅时间。汉献帝是在董卓死后,在董卓部将互杀过程中,逃到洛阳,然后被曹操捡到的。这都是联军退潮后的事,谁都无法预料的。而且袁绍不去捡桓帝,也不是见识比曹操低,可能是因为没有曹操离洛阳那么近,更可能源于他之前作为联军司令曾作出过另立新君的行为。另立新君就等于之前已经站在汉献帝对立面,他要是捡了汉献帝,会非常尴尬。捡一个对自己毫无信任感的皇帝,等于在头顶悬了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于是历史就演绎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曹操顺利挟天子以令诸侯。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