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声丨offer大满贯,我的名校斩获记:在达到之前,永不停止
学生姓名:L
背景院校:211
专业:金属材料
GPA:87.9 托福:91
GRE:无
香港大学:香港地区排名第1 Mechanical Engineering
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地区排名第2 Mechanical and Automation Engineering
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地区排名第3 Mechanical Engineering 香港城市大学:香港地区排名第5 Materials Engineering & Nanotechnology
帝国理工学院:TIME英国排名第3 Advanced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曼彻斯特大学:TIMES英国排名第8 Biomaterials
格拉斯大学:TIMES英国排名第10 Physics: Advanced Materials
谢菲尔德大学:TIMES英国排名第13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大家好我是L,即将进入香港科技大学攻读机械工程专业硕士。在刚刚过去的申请季中,我收获了所申请的八所名校的全部录取,其中包括帝国理工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全球顶尖大学。在申请过程中,我也遇到了很多同学都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的“倦怠期”,两次托福都不是很理想让我一度对留学打了退堂鼓。在咨询老师的鼓励和指导下,我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终于考出满意的语言成绩,斩获梦校offer。
他们或许就是明天的我
我本科是在国内的一所211大学读材料专业,因为想要争取保研名额,所以一直保持着比较不错的GPA。在大三时我参加了学校的导师制,在导师的实验室中和读硕士博士的师兄师姐们一起做实验,这段经历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也丰富了我的科研经历,然而却也让我提前预感到了在国内读研的生活。
就我所读的学校来说,研究生们工作量很小,效率很低,学术上和本科没有太大区别,老师们照本宣科,真正关注教学、关心学生、教学水平很高的老师很少。所以有上进心的同学只能靠自学,没有目标的学生就浑浑噩噩地虚度三年光阴。看到他们,我仿佛看到了几年后的我自己,然而内心有个声音告诉我:我不想跟他们一样。
国内的教授评定机制导向下,更看重科研成果而不是学生的体验,香港或是国外的教授们虽然也会有科研指标,但是教授的评级和学生对他们的打分也密切相关。所以为了得到学生们的肯定,教授们都会认真备课、讲课,课下耐心为学生答疑,也随时为想要讨论人生规划等课外问题的学生敞开大门。每学期末学生都要给授课教授打分写评语,教授们也会听取学生们的建议,不断调整和改善自己的课堂。同时,我又了解到香港的授课型硕士只需要一年,课程安排很紧凑,出于时间和学术氛围上的考虑,我决定放弃争取保研资格,申请香港的硕士。
先输入,再输出的方法让我突破“倦怠期”
在申请过程中我遇到的最大的挑战就是托福考试。和很多理科生一样,我从小英语就不是很好,但是香港的大学都是全英文授课,所以对英语语言成绩提出较高的要求。刚刚达到大学英语四级的我在大二暑假前接连考了2次托福,都只考了六十多分,这与香港学校所要求的最低80分还有很大的差距。
面对巨大的差距,我进入了“倦怠期”,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加上当时也没有很坚定一定要出国,所以就把准备托福这件事搁置了有半年之久。 参加导师制坚定了出国信念之后,我在大三上学期选择与和创签约,因为和创的申请模式很吸引我,从我的内心来说,我不需要一个保姆式的老师,帮我全程代办各种事宜,而是一个“背靠背的战友”,我们彼此信任,并肩作战。在和创我既可以得到咨询老师的专业指导,又能充分参与申请的每一步,随时掌握申请的动向。而在这个过程中,我受益颇多。
大三下学期一直到大四上学期就是我紧锣密鼓筹备托福考试的阶段了,这也是最最艰难的时段。全面提高听说读写四项能力使我压力很大,还好咨询彭老师根据我的学习情况给我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她建议我先专攻听力和阅读两个输入项,在打好输入方面的基础后再去练习口语和写作两个输出项。
于是我调整了自己的复习策略,每天练习一套听力,半套阅读,然后就着这些题进行精听精练。虽然我每天做的题量不大,但是我花费了大量时间把当天做过的题钻研透彻,每天都要完成自己设定的小目标。在压力之下我也养成了每天早中晚三次健身的习惯,备考期间我的体重从140多斤降到了120多斤,拥有了更健康的身材也算是这段艰难时光里的额外收获吧。
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之后我的托福提分很快,在后面的两场考试中取得了81和91的成绩,成功达到香港的大学的录取标准。
八所名校纷纷向我抛来橄榄枝
这个申请季我总共申请了八所名校,最终获得了所有申请学校的垂青,完全超出了我的期待。这样的结果除了幸运,我觉得彭老师为我量身打造的文书和推荐信也让我在一众可能硬性条件要略强于我的申请者中脱颖而出,与很多套用模板的申请不同,我认为个性化的文书和推荐信让招生官看到了我的诚意。
在最终选择入读学校的过程中我并没有太多的纠结。我主申了香港和英国的大学,和英国大学相比,我与父母都更倾向于离家更近、学费更实惠的香港。在香港的大学中,我不是特别看中名气,我觉得港科大的学术氛围最适合我,所以就选择了一直以来的梦校。 在最终选择入读学校的过程中我并没有太多的纠结。我主申了香港和英国的大学,和英国的大学相比,我与父母都更倾向于离家更近、学费相对低一些的香港。在香港的大学中,我不是特别看中名气,我觉得港科大的学术氛围最适合我,所以就选择了一直以来的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