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舒服的关系,是聊得来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在聊得来的人面前,像是打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有说不完的话。
在聊不来的人面前,却像换了个人,问一句答一句,坐立难安,只想赶紧结束对话。
跟人打交道多了,便愈发觉得,人与人之间最舒服的关系,便是能聊到一块。
聊不来的人,话不投机半句多。
什么是聊不来?是意见不同?是沉默不语?其实都不是。
聊不来,是一开口,就知道聊不下去了。聊不来,是连话都不想再多说半句,只想默默走开。
俗话说得好,“常与同好争高下,不与傻瓜论短长。” 与志同道合之人在一起,辩论是一种乐趣。
庄子和惠子那段关于“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辩论,成为了流传千古的美谈佳话。
与聊得来的人相处,即使站着不说话,也让人身心愉悦。与三观不合之人在一起,聊天都变成争吵。
有位行者一路长途跋涉,经过一个村庄,便在一个客栈里面歇脚,想探探前方的路况,于是他问店小二,过了前面那座山,是什么地方?
“过了前面的山,就是海了。”
行者感激地向店小二道了谢,没想到这时身后有一个小伙子大声说道:
“你别听这人瞎忽悠,我曾爬到半山腰看过了,过了前面的山还是山,而且很荒凉。”
“我可是在山顶上看的。”店小二不服气地说道。
“能在山腰上看到,非得跑到山顶,这店小二不是蠢就是笨。”小伙子说完,自个儿哈哈大笑起来。
店小二愤愤不平,正打算上前跟他理论,就被店老板拦下了,“话,要跟明白人说。”
说完后看着行者,行者表示同意地会心一笑。
遇到聊不来的人,双方无法相互理解,说多了只会徒增烦恼,甚至引发争吵。
隔着太多的障碍和认知差距,沟通就会变得吃力。
你站在山顶上,说那边是海,他站到半山腰,说那边荒凉,其实本无对错之分,都是自己亲眼所见,但就是聊不到一块。
聊不来,无异于对牛弹琴,而牛不入耳。话不投机,不如不说。
最舒服的关系,始于志趣,合于性情,如果聊都聊不到一块,又何谈互相了解和知心呢?
聊得来的人,知你懂你在乎你。
“也没什么,我就是想和你说说话。”这句话听起来有点温馨,又有点心酸。
跟一个人相谈甚欢,畅所欲言,是人生一大乐事。一个人或许人缘不错,身边总是人来人往,但大家都有各自的忙碌和圈子。
有时候,你遇到什么新奇的事物想分享下,对方却只是回了一句“这看起来有点无聊”,然后就没了下文,于是你也不想说了。
有时候,自己的心情和境遇,别人无法感同身受,只能应付地说几句安慰的话,你便会后悔自己袒露了心迹。
找一个你愿意说,他也愿意听,听得懂并且能积极回应的人,没那么简单。
是啊,身边有一个聊得来的人,谈何容易,又何其珍贵。内心再强大的人,也希望能有人懂自己,能在心灰意冷之时慰藉一番。
“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这是苏轼暮年时,怀念红颜知己王朝云所作的诗。
在此之前有一次,苏轼退朝回家,吃完饭闲来无事,逢人便问:“你说说我肚子里都有些什么?”
有人说:“满腹文章。”
有人答:“满腹见识。”
苏轼都不以为然。
直到遇到朝云,一句“满腹不合时宜”,深深戳中了苏轼的内心,让他不禁感慨:“这世间懂我的,只有朝云一人呐。”
众所周知,苏轼在政敌的迫害下,一次又一次被贬。遭受了一次又一次打击的他,虽然表面上依旧放荡不羁,肆意挥洒,但内心却是悲苦不已。
朝云无疑是最跟他同感在心的人,每每说话,总能说到他心窝里去。甚至每次唱苏东坡的词《蝶恋花》,一唱到词里隐喻苏轼沦落天涯的那一句,朝云便泪如雨下。
这也是为什么朝云离世后,苏轼下决心“终生不复听此词”,并常常怀念起她陪伴在左右的日子。
聊得来的人,知你冷暖,愿意包容你一时的情绪。聊得来的人,懂你悲喜,能够把话说到你的心坎里。
聊得来的人,在乎你,舍得把有限的时间花在你身上,耐心地听你唠嗑家长里短。
有个聊得来的人,真好。
《诗经》中有言:“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理解我的人,知道我忧愁;不理解我的人,问我在寻求什么。
正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越年长,越发现,能跟自己聊得来的人越来越少,但如果有一个,就已经足够了,要好好珍惜。
愿你身边有个聊得来的人,从清晨到日暮,从青丝到白发,陪你共览岁月波澜,伴你笑谈风雨潇潇。
文/明心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