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故事首页统一推送故事城市故事

北京再大也大不过你

2017-10-27  本文已影响321人  新世相

学会处理自己跟大城市的关系,是每个来北京打拼的人应该具备的能力。但我发现,不少人对自己与北京的关系模糊不清,因而导致不少痛苦。

想着“房子好贵好遥远”的痛苦;

“北京有那么多高级餐厅自己都没吃过”的痛苦;

“总有新的展览新的戏剧我加班没时间看”的痛苦;

……

这个城市有最好的工作机会,最贵的房子,最新潮的艺术,最时髦的餐厅。它能提供的生活几乎永远大于你的野心,而它带来的欲望和焦虑也永远大于你的承受力。

总之,北京有 800 万种生活,人就能有 800 万种痛苦。

总结起来就是:来了北京却好像没过上“北京的生活”的痛苦。

可是在北京,真正的生活是有统一标准的吗?就该是那样吗?自己没过上,就是罪恶,只能痛苦?

如果你这样想,也许会一直痛苦下去。因为每个人,都只看到北京的一部分,过着相对窄狭的日子。

今天故事里的几个人,在北京生活,但焦虑更少。他们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来,又要从北京这拿走什么。

他们很清醒,知道大城市并没有给你许诺所有美好,而他们只挑自己想要的。

我家楼下按摩店的按摩师叫史丽娟,今年 28 岁。

她来北京已经 5 年了,但她连跟按摩店隔了一站地的路名都不知道。

今年国庆是她第一次去天安门,我听了后非常吃惊。追问她北海和南锣鼓巷去过吗,她反问,那是哪儿?

她刚生完孩子,就和老公从河南来了北京,平时夫妻俩不见面,老公在城市另一头打工。

面对我的吃惊,她说,“我哪有时间去转,出去转还得花钱。” 她还同情我,觉得我在北京生活挺累的。

去年过年,她和老公买了辆别克回老家,那是他们村第一辆别克,她说过两年就打算彻底回去陪孩子。

“我不想在北京立足,我只想赚钱。”

在这里工作的史丽娟,从来不想留在北京。

在外人眼中,她实际上的生活非常狭窄,几乎就是按摩店前面的那条街。

但北京生活千万种,都不是她想要的。她只想和这个城市发生一种关系,就是金钱关系。

我有点羡慕。北京对她来说,就像一盘王者荣耀。她才是玩家。

不是所有人都能像史丽娟这样目标明确,内心坚定。北京所制造的欲望,总会让人犹豫。

我有位在北京的导演朋友,29 岁那年,谈了两年的女朋友说不买房就不结婚。他说,“我真的不买房。”女朋友真跑了。

他很受打击。身边有朋友买了房,也有人创业风生水起。而只有一辆 20 万的摩托。他回了贵阳。

一个礼拜后就回来了。一回来就骑上摩托去了天安门,又过了趟新华门。“ 特警一直盯着我看。” 他告诉我,就是那一刻,他找回了感觉。

“在老家,摩托想进城都没门儿,还拍什么牛逼纪录片。” 他没法具体描述那种被找回的感觉是什么,“ 就是自由吧,还有独一无二,这里有的别处没有。”

房子也不困扰他了。

因为他知道为了赚钱而赚钱所要付出的代价,他拒绝那种生活。

他现在接了些公路片的活儿,既能骑摩托,还能拍片。他想要的北京生活,就是这种。

邓煜泽骑着这台摩托车,经过了天安门。

不是只有年轻人,人过中年的也在北京折腾。过着别人觉得“不够理想”的生活。

有位画画的大叔, 50 多岁时来了北京。在宋庄租了个院子,院子里有棵柿子树。他要么去附近看展览,要么画画。

其实,除了宋庄他哪儿都不去,他来了北京,又像没来北京。没事儿时他最爱跟其他画家聊天,“把过去 20 年的话都说完了。” 在这里,他觉得自己找到了归属。

但这并不是他的全部生活,对他来说,北京就像个游乐场。“画到天气变冷我就回去,家里暖和,明年再来。”

对他来说,北京就是宋庄。

他的院子里有一棵柿子树。

能不能过上幻想中所谓的“北京生活”,也并不跟金钱直接相关。

每个人都只能拥有关于自己的、并不广阔的一部分。

Belle 今年 35 岁,在北京 7 年。之前她在国际建筑事务所打工,有双休,月薪四五万,过着大家 “想象中大都市里的好生活”。

但她觉得那不是她要的日子,4 年前她开始创业,做自己真正想做的。“再也没有下班时间,这是最突出的差异。” 画图纸到凌晨两三点是常态,连续几天不睡觉也常有。

她要么在家画图,要么在工作室画图。外出工作的话,就是去密集而批量地浏览建筑。

即使赚得比打工时多,她能见识的北京也只跟工作有关。

朋友圈里的客户们晒着下午茶、买着奢侈品,“我没有在追求那样的日子。”

她连房子也没买,因为觉得建造的质量和要价不成正比。她喜欢跟猫玩,她的猫叫 Groege,今年一岁。

不是房,不是车,不是下午茶。对她来说,北京就是 Groege 和图纸上的事业。

Belle 的猫

也有人因为追求看起来应该要有的北京生活,去适配北京的标准,迷失之后,开始怀疑自己的初衷。

我以前有位媒体同行,一直是那种新闻理想特别坚定的人。几年前,她随着潮流转行进入了更能吸引热钱的行业,想着先赚几年钱,再回来搞媒体。

薪水是之前的四倍,才半年,她就首付在三环边买了房。

工作很累,但停不下来了。因为房贷,她被捆绑在飞机起飞前还在回邮件的生活里,没日没夜。“我真不知道自己过得是什么日子。”

她最后悔的是,在她对北京的向往里,从来没有“一定要买房”这个选项。

她不是为了这个来北京的。

早班机出差的她。

没有一种所谓的 “真正的北京生活” 。

当你哀叹自己还有好多东西没有拥有,因为这座城市盛产的欲望而焦虑时。请你问问自己:

你把北京当成什么?

淘金场?梦想之地?每个年轻人都应该来战斗一段的地方?还是永远的家?

每个来北京的人都应该想想这个问题,你的答案非常重要。这座城市充满焦虑,而真正能缓解你焦虑的,就是这个问题的答案。

确认自己跟北京的关系,想想自己为什么来。

不要在模糊不清的状态下胡乱挣扎。

不要让自己去适应这个城市的欲望标准。

别让所有焦虑都与你有关,别把所有的痛苦都往自己身上揽。

想想你到底要什么。然后从北京拥有的东西里,挑选属于你的。

北京太大了。

但北京再大,也大不过你。

读后思考:

你跟北京的关系是什么?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