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扼杀”孩子的好性格
说起最近让我感触比较深刻的书籍,不得不提下由奥地利作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写的《what life could mean to you》,中文译本是《自卑与超越》
本书并不是剖析自卑原理,然后教你怎么克服,再去超越的(很多人容易被书名迷惑),他主要讲的是个人心理模式形成及后期影响。
我自己感触最深的是:为什么说家庭教育在个人性格(思维模式)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0-6岁阶段。
之前看过李玫瑾教授的授课视频,说人的性格形成是有关键期的,如图划分:
人这一生一共有10个心理时期,例如老年期:60岁和100岁外貌差别非常大,但是心理成熟程度却差距不大,中年期也是,行为方式都差不多,但是在整个人生成长中占了十分之六的是18岁之前,也就是未成年,而且明显特征是:时期越多,变化越大。
这也就意味着:这段时期可塑性强,同时也表明了教育人的关键阶段在18岁之前。在这几个阶段又分为:
0-12岁:性格的形成期 (6岁之前最最关键;家庭教育也凸显重要)
12-18岁:性格的定型期(16岁前后最关键;外部教育和干预最重要)
尤其是现在环境比较复杂,又是信息化社会,网络,手机各种信息对孩子的冲击力还是很大的。
一、为什么说家庭教育重要?
不管你是孤寡一人,还是孩子刚刚来临,或者宝宝已经上学,有个很重要的点是:我们每个人最无法控制的是时间,是人成长的不可逆!6岁之前没有培养孩子的好习惯,等到18岁以后再改造为时已晚
我老公已是个30多岁的中青年老头子(哈哈),特别顽固,胆子大,工作中遇到事,不爱和家人说,与上级、客户缺乏沟通,合作能力较差,遇事逃避(不愿听别人指责,质问)这大概是他的最大缺点。
我刚开始发现的时候,就特别想改造他(非常错误的想法),用过各种方法,哭,闹,告家长,讲道理,换位思考,结果是没啥大用,虽然在沟通方面不逃避了,但是还是不说,自己承受。
当然我写出这段话里,恰恰也证明我自己本身也有问题,控制欲望强,希望大小事都在我可控范围内,不容易相信别人的能力,挑剔。
我专门在这本书里找答案,说如果母亲在家中角色突出,那会造成相反影响。母亲权威性高,对其他成员唠叨不停,会让女儿无意识模仿自己,变得挑剔,刻薄;男孩子也为了避免受到责骂,便努力找机会讨好他们。并且男孩子受到女性挑剔较多,容易内向,害怕公共场合,害怕认识的女性也唠唠叨叨而敬而远之,时间久了,逃避就成了他生活的主要应对方式。甚至唠叨多了,也再也听不见去,视而不见。
没错,我们两的母亲都比较强势,而且都是管的比较多的那种(哈哈)我曾经得知自己考到县城中学,为能离开家非常开心。但是不得不说学校教育还是管用,我们长大后,还是能够理解母亲的良苦用心,但是怕别人唠叨,指责,这种影响一直挥之不去。
二、目前家庭教育现状
资料来源于:基于艾瑞iClick网民调研数据
1. 社会竞争愈加激烈,隔代教养或聘用保姆仍旧是家庭教育主流方式
2. 教育资源供不应求,“学习从娃娃抓起”的理念将不断传播;父母将孩子送入早教机构或 报名线上辅导课程的趋势明显
3.父母宣称的“陪伴”只是“陪着”,而没有意识到陪着≠陪伴
没有保持平和的心态与孩子互动
没有全身心投入与孩子的互动
没有注意倾听孩子的想法
没有用心学习亲子陪伴的方式方法
没有在孩子遇到困难时给到真切的帮助
有多少家庭场景是这样的:妈妈做饭,老爸手机打游戏,孩子看着动画片。是在陪伴,但只是人在身边,心在他处。现在很多短视频中家长被孩子气到不行的搞笑视频,搞笑的背后是缺乏耐心?还是孩子可能厌学?有没有想办法去解决
如果是留守儿童呢?家长在外打工,孩子基本靠学校教育,爷爷奶奶放养属于常态。手机的陪伴更是常态。
三、不重视行为教育的危害
1、犯罪
大家还记得这个13岁男孩杀害同小区10岁女孩事件吗?小男孩之前在小区就有尾随他人习惯,并且本次犯案还提前去女孩家摊位问清楚孩子情况,提前规划作案,在家杀人,还在qq群分析案件等等,无所畏惧,不知道杀害别人会对他人家庭造成什么后果?也不知道自己将来会面对什么,总结2个字---任性
在本书中作者说:容易有犯罪倾向的儿童一共有三类:
A.身体有缺陷的孩子
B.被宠坏的孩子
C.受到忽视的孩子
如果我们了解犯罪并不是一件孤立事件,而是生活模式的反应,而且能找出形成的原因,就有希望能解决。
2..玩手机
现在不仅仅是大人放不下手机,很多小学生玩游戏,各种组队,还有快手,抖音玩到溜。
玩手机对视力影响大,并且特别影响孩子的专注力。
我小侄女以前玩快手的时候,家里觉得孩子真棒,视频拍的有趣很有思想,逐步是做完作业玩会手机,但是因为也是和爷爷奶奶在,看的不严,后来就发展成吃着东西刷着手机,写着作业,等到写完之后,根本啥也没记住,更达不到巩固练习的作用。今年升初中,已经达到了,周六日手机不离身,不管是谁管教,已经完全听不进去。叛逆期正式到来。还好学校不能带手机,老师的话还能听进去。但是对于学习的热情真的不高。
四、我们应该怎么做
说了这么多到底应该怎么做,也有了明确的答案,在孩子性格养成关键期,我们都应该履行自己身份职责。
说实话现在的年轻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还是非常重视的,但是读完此书没有告诉你那个度在什么地方,我们要关注,但是也不能过分把控,我们立规矩,但是又不能过于控制。所以书还是需要你们自己来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把握。
比如书中提到:
事实中,感情的地位是任何其他经验都无法比拟的。母亲的第一职责就是,当孩子出生时,就让孩子感受到她是可以被依赖的,然后,她会将这种依赖之情扩大,直至它涵盖儿童所接触的环境之中的一切事物。
当一个母亲成功地和孩子建立联系后,她第二个工作就是将孩子的兴趣引导到父亲身上。
逐渐的孩子就能培养出和他人合作的意识和精神,从而对他人和事物产生兴趣,能找到人生的意义。长大后也会照顾他人的感受,拥有正常的沟通协作能力。很多罪犯就是缺乏这种认同感。
其实我最后也想说一个点,我们每一个大人或多或少有些不完美存在,在自己的行为模式上存在很不好的习惯,比如抱怨、没有耐心、逃避、懒惰,在陪伴孩子成长的时候,请不要忘了治愈自己,这可能才是陪伴孩子的更重要的点吧!
抱怨孩子的时候请记住:你是第一次为人父母,他也是第一次做你的孩子!那么轻易原谅自己,为啥不能包容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