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复利》-读书心得
选择一个不会被机器替代的且有累积效应的行业,不断钻研,做行业里的专家,这就是我所理解的属于中国普通但不甘于普通的人的最伟大的复利。--《伟大的复利》
这本书是自己在B站,看到up主沈帅波的书籍,他的视频还没有趣的,故读来看看。
一、品牌的复利
在《伟大的复利》书中,讲到品牌的核心市场出现是依靠过敏这个点,然后再去做大规模投放、品类的扩张。4个小故事:
1、钢琴台灯:小众市场的胜利
因为普通台灯无法照全整张钢琴琴谱,而且会影响用眼健康,BenQ智能钢琴台灯解决的痛点正是琴童的视力问题。今天广义中产家庭3000万个,3000万个中产家庭等于琴童规模,中国有3000万琴童,子女教育已经占了中产阶级的主要支出,琴童规模每年以10%的规模上升。如果抓中产,可能抓的需求很模糊,但是抓中产琴童家庭的需求,又变成有力量准确的抓手。
2、小美:家电业另一个戴森
有一个料理机卖的很好叫小美。小美这个机器在中国采用直销模式,在一二线城市建28个美食体验中心,拥有13万个活跃用户,活跃用户主力是全职妈妈和有生活品位的中产女性。小美先慢慢地给她们培训,建立本地食谱、本地食谱社区。现在小美有3000多全职顾问,涵盖售后销售食谱用户,部分用户又做成了顾问,变成了自己的副业,像安利模式一样。
3、共享出行的二次抄底
只要品类在成长,我们经常看到有二次抄底成功,比如共享单车,第一次搞趴下之后,二次抄底出现哈罗单车。哈罗单车在三四线城市主推电瓶车,还挣到很多钱。在三四线城市不是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而是小地方五六公里点到点的问题,骑自行车太累,打车不方便,开车又很烦,骑电瓶车很方便。
4、奶茶的战争
你知道中国排名第一的奶茶店是谁?不是喜茶,是蜜雪冰城。为了把柠檬水卖到3块钱,蜜雪冰城收购了柠檬园,自己种植。因此,最后做成赚钱且值钱的公司,还是要长期经营你的阵地。
5、桃李面包的模式
随着GDP的发展,消费习惯的变化,品类出现了细分化。比如说,在面包这个行业,细分出了短保面包、长保面包、中保面包、现烘面包,桃李切入的是短保面包的赛道,七八天左右保质期的面包,模式本质上是一个“工厂+终端渠道”的网络模式。我们过去有一个常识,所有家族企业都是不大行,但一个反常识,很多全球顶级企业都是家族企业,并且是个人化色彩很严重的企业,在它最初的一百年。全球有很多企业名字都很通俗,就是老板的名字,跟中国的张小泉剪刀是一样的。
为什么中国的互联网企业没有出现家族式管理模式,不是中国互联网老板不想把七大姑八大姨搞到公司里,是他们实在不懂互联网,他们只懂在公司里打扫卫生和管理钱。但是做别的业务,家族企业扩张就很高效。桃李面包的扩张就是基于家族模式的扩张。
中国在地面上经营了三代网络扩张,从第一代关注货,第二代关注品牌+货,第三代关注品牌+供应链+数据+运营。
伟大的复利二、人生的复利
1、警惕惯性思考
所有实现伟大的负数利润的人都是想赚钱又装,同时基于他的运气带来的惯性思考决定所有事情。
中国男人什么时候开始走向油腻的,书桌背后挂了8个字宁静致远,厚德载物,彻底跟年轻人杜绝了,戴着盘串也是走向油腻的开始。很多人谈格局,格局这个词被在书中说到誉为21世纪走向神坛的第一个词。没有格局的老板,往下一坐,跟你说人要有格局,自己要成为下一个乔布斯等。格局这个词天天挂嘴上代表你没什么格局。往往这一类人已经不愿意去基层,不再真正愿意理解和拥抱基层和市场。还有比如在你顺利的时候觉得自己无所不能。干垮中国企业家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多元化。卖矿泉水的能干成首富,卖面条的能干成首富,卖矿泉水的突然看上别人开火锅店。就很容易做砸。
2、面向未来的增量思考
当你的思考逻辑是基于资源富裕的时候,你总是倾向于为未来的增量思考。当你的逻辑基于匮乏、资源不足的时候,就倾向于存量思考。所以你会发现,当你认为自己的人生只有这么一次机会,明年什么事情都不好说,以后怎么办都不知道,你就会走向收缩和走向赚快钱的主要打法,并且你对于所有未来基于长线的一切投资都不想干,你的品牌就很容易做黄掉。个人觉得自己不富裕,觉得这应该省那应该省,往往这个时候增长跟你真的没有什么关系了。
我们认为是中国最聪明的人,怎么一把把自己搞完蛋的,主要是以前全是占别人的便宜,从来没吃过亏,算帐永远是觉得一把下去又怎么样,从来没有觉得会有意外出现,并且怎么算都是觉得我是不会错的,这又跟我觉得无所不能有关系。
作者说他从来不劝所有的资源和资产做一个事情,这是对别人的不负责任。可能未来真的赚不到过去暴富的时候赚到一大笔钱,真的做不擅长没有底层思考的问题,就真的能干起来,这件事情一定是不对的。
3、我们的追求
所谓伟大的复利,需要专注于某件事情本身,一直坚持做持续的创新。市场每年都在变,企业一定要有一套系统的方法,能够去了解市场发生什么变化,然后践行创新,你的企业才能持续地在变化的市场上永立潮头。从自己当下来看,一个是初心、本心和专业,第二个是创新。很多东西我们只讲半小时,只负责让大家开心的就可以。如果讲5小时,这个逻辑就变了,就需要兼顾体验感和内容深度,必须保证大家获得的信息增量,不是往那一站讲元气森林、花西子多么牛这些大家都知道的东西。所以我们研究了三得利,研究了那些东西。
这个过程可能占据了我好几周集体作战去查完整的企业史。整个内容穷尽一年时间去梳理。
就像写一篇文章可以抒情中间加几个故事,就很漂亮,但是写一本书绝对不能靠写几个故事插几张图就过去了,这就是我们今年难的一个地方。希望,你们喜欢。内容是自己唯一把控做最深的地方。既兼顾有趣感很多章节深度,是真诚的东西,不是拿市面上大家都说的东西来搪塞你。这是我们的追求。这个世界上除了规模,有一些东西依然是有价值的,而不是每个人都很幸运进入超级品类和做出永恒的产业。对于剩下所有人到底应该做什么,应该是找到符合你的复利曲线和模式。
把自己做到极致,这一生也不会过得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