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到底有什么用?
读书能带给我们什么?
这个话题经久不衰,也总是有很多人站出来高调论证一番读书无用论,不禁想问他的这番言论出自何处?目不识丁的人显然是讲不出的,所以这本身就是一个悖论。再者说,现在真正读书的又有几人?刨去教科书大多数人又真正研读过几本书?不读书又何谈读书无用?
龙应台曾经给他21岁的儿子安德烈写过这样的一段话:“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所以读书的意义或许就是更宽广的眼界和更多的选择权,但其实对于爱读书的人来说,读书不需要为了什么,为了自己就够了。当你打开一本书,你就开始了与作者心灵的交流,你会透过书中鲜活的人物看到你自己,而对于人来说,最难的莫过于自知,正所谓医者难自医。
三毛女士曾说过:“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中,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腹有诗书气自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显然比“卧槽!好多鸟!”有气质的多。
现如今所有人都高喊着“好看的脸庞很多,有趣的灵魂太少。”,可见大家都想要寻找传说中的soulmate,想要寻找一个像杰西或者是赛琳那样的“话唠”恋人。(《爱在黎明破晓时》主人公)。然而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吸引什么样的人,友情是,爱情亦是。
读书会不会毁掉一个人?
早在二十世纪的时候,奥尔德斯·赫胥黎就在《美丽新世界》中预言人们会在汪洋大海的信息中日益变得被动和自私,担心我们的文化会成为充满感官刺激、欲望和无规则游戏的庸俗文化。
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我们接收的信息不够系统化且良莠不齐,单是筛选工作就已经让我们筋疲力竭,一不小心就会误入歧途,接收错误的思想,毁掉一个人的可能性也是极大的。
这就体现了高质量纸质阅读的重要性,系统地阅读一本纸质书籍比碎片化的功利网文有用的多。
而尽管如此,读书仍然会毁掉一个人。你读的书越多你内心的世界就越大,越没有办法安于现状,越来越不能人受周围的环境,于是你开始反击,你开始跃跃欲试,你想要探索世界的边缘,贪婪的吮吸着每一个你所欣赏的人的知识和见解。遇到事情开始钻牛角尖,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因为读了那么多书,你很清楚这些事儿都没有那么简单。但是你在身边的人眼里开始变成了一个疯子,一个偏执狂,你们没有办法交流了,你站在高处,他们站在低处,他们只相信自己理解范围之内的东西。
但你明白,是的,一切都没有那么简单。你的精力被无限消耗,你的时间永远都不够用,你开始绝望万分,读的越多,越觉得自己渺小,越认识到世界的广阔,越觉得自己微不足道。而真正读书的人少之又少,你没有什么朋友,紧随而来的就是孤独,孤独会不断吞噬你的精神,会让你痛不欲生但有时也怡然自得。你的眼光会越来越高,你的看法也越来越深,难得的是糊涂,真糊涂的人反而过得更轻松,而你的眼睛太过明亮,只会痛苦。有时候你甚至会想成为一个俗人,去过简简单单的生活,去想简简单单的事情。但开眼看过世界的人,眼睛是无论如何也没有办法闭上了。
但以上这些,就能阻止我们探索真我么?
读书到底有没有用?
读书就好比吃饭,前者是精神食粮,后者是物质食量;前者可以愉悦心灵,后者可以调养身体;我们不能因为害怕吃坏肚子就不吃饭,同样,我们也不能因为害怕被误导就不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