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收录专题读书

《我用尽青春,只为寻你》读后感(五)

2024-02-07  本文已影响0人  腊梅5朵

徐志摩心心念念的佳人终于出现了,然而,佳人头脑清醒,绝不趟徐志摩的爱情浑水。

光阴的溪流时浅时深,时急时缓,一如人生时而平淡沉静,时而波涛不息。走过的岁月,看罢的山水,不能转身,也无法重来。

陌上红尘,多少衣香鬓影、秋水丽人,究竟谁才是你过尽人海的归依。蓦然回首,原来于佛前苦苦相求的缘分仅是刹那的相逢。徐志摩整日沉醉在伦敦的烟雨中柔情百转,徜徉于康桥的碧波里诗心荡漾。他看似漫不经心,实则一直在痴痴守候那位水畔伊人。

彼时,国内政界的风云人物林长民赴欧洲考察。与之同行的,还有其十六岁的女儿林徽因。林长民和徐志摩的恩师梁启超为政坛好友,徐志摩早在国内便久闻大名。一次机缘巧合,有幸参加林长民的演讲会,并与之一见如故,成为挚友。

徐志摩并不知他与林长民的忘年之交会牵引另一段缘分。他不知会因此结识与之纠缠一生的女子,发生一段铭心刻骨的爱情。在美丽的伦敦,在诗意的康桥,是宿命,是成全,是错误,抑或仅仅只是一段插曲。

她叫林徽因,一个生来就让百花失色的女子。那时的她,二八芳华,风姿绰约,静若白莲,其父曾自豪地说,“论中西文学及品貌,当世女子舍其女莫属”。她此番漂洋过海不过是为了探看新奇的世界,汲取新颖的知识,邂逅鲜翠的风物。她以优异成绩考入圣玛利学院,仅凭素颜便足以倾倒众生。

林徽因不是小家碧玉,她秀美亭亭,落落大方。她既有江南女子的温婉底蕴,又受到西方文化的熏陶,她柔情又聪慧,典雅亦高贵。她博览群书,领略过名山大川,结识过社会名家。然而,她更喜欢独自待在居住的寓所,偎于壁炉边,调一杯咖啡,读书静思。奈何雨雾之都总是添惹寂寞,撩人情思。

那是一个寻常的午后,微风细雨,时光静好。徐志摩和林长民族像一像以往一般愉快地交谈,林徽因不经意的一抹倩影令徐志摩怦然心动,从此种下情根。仅一个瞬间,他便认定,这个女孩是他魂牵梦萦、等候多年的恋人。

世间当真有如此娉婷婉约、秀丽轻灵的女子。她是那个从三千年前的《诗经》里缓缓走来的女子,是那个历经唐月宋水的女子,是春风十里邂逅的故知,也是民国世界里的绝代佳人。

不知前世多少次的错过,今生多少年的等候,才换来这金风玉露的相逢。一刻千金,那个午后让徐志摩恍入幻境,愿此生于梦里沉睡,不必醒转。归去之后,徐志摩更是整日神魂颠倒,心中无国事天下,更无百相众生,只有林徽因的身影、清颜。

自此,徐志摩开始拒绝往日烦琐的社交,频频拜访林长民。甚至在那段时间里,徐志摩每天都去林家喝下午茶,只为一睹佳人风采,得见她一颦一笑。他与林长民整日高谈阔论,古今中外,文学人生,政治时事,生活爱情。

剩余的时光,徐志摩便和林徽因对坐,有时欢声笑语,有时相看无言。素日里风趣幽默、能言善语的徐志摩,在林徽因面前竟有种种不安和惶恐,她春水素颜,所有华丽美妙的言辞与她无丝毫作用。任何的就是修饰、雕琢、衬托都是对她的侵犯。

她端坐如莲,高贵优雅,娟秀清丽的脸上却有一种不可言说的静婉风流。他试图使尽所有言语,竟不及她的沉默。他甚至坐立不安,只看着她,心里就满满的,不去思想,她素手兰心,让他惊喜胆怯,爱慕难舍。原来,在遇到真爱之时,一切都尽心如意。

对,她是人间的四月天,是爱,是暖,是希望,是天真,也是庄严。她是莲花之身,不惹愁牵怨,不悲天悯人,不哀乐缠身,不染红尘俗念。他内心的情感早已波涛汹涌,泛滥成灾,她始终沉静温和,不惊无恙。

他不知,那时的她正值妙龄,情窦初开,成日面对这样一位风流才子,被他诗样的语言、儒雅的风度所感染,又如何不会生出爱慕之心。只是,爱情于她太过陌生和迷离,仿佛是小说里的故事。他们之后如同阳光和烟雨,秋水与春风,有太多的不合时宜,亦有太多的商量不定。

那时,他二十四岁,早已成婚,且有一个两岁的孩子。而她,十六芳龄,并早已知道父亲将她许配给梁启超的长公子梁思成。她虽受西方教育,却是个知书达理、有涵养的女孩。她澄澈如水的内心,因他的出现,泛起了涟漪。

在她最美的时候遇见了不该遇见的男子。是幸,还是不幸?倘若没有徐志摩,林徽因的一生亦不会平淡如水。以她的美貌和才情,无论行至何方,所遇何人,命运皆会有不凡的安排。但徐志摩给了她世间寻常男子所不能给的诗情、浪漫以及感动。

他视她为人间高贵的女神,为爱情的使者,为此生命定的主人。他怕自己轻易去表白会将之惊吓,他更厌恶自己是已婚男子,般配不起她的洁白纯净。可他无法按捺内心的情感,亦顾及不了那凡尘的许多规矩,他生怕因了自己的怯弱和犹豫,与苦苦等候多年的爱情轻易擦肩。

他愿自由如诗,像春风一样走进她的世界,给予她爱和柔情。他们相约在康桥,于河畔金柳下,于烟雨小舟上,一起畅谈文学、艺术、人生、诗歌和爱情。彩虹筑梦,夏虫为媒,一切都那么自然由心,那么浪漫唯美,可是又那么令人黯然神伤。他的爱形同烈火,又如浪涛,来势汹汹,让她躲闪不及。

他深深沉醉在爱河中,甜蜜忧伤,她迷失在情感世界里,彷徨不安。他炽热狂野,她腼腆拘谨,他情难自禁,她羞涩难语。他为她写下一封封热烈的情书,一首首爱慕的情诗,她却不敢回他只言片语。他认她为魂之所系、情之所钟的女人,她总是刻意躲避他那温情灼人的目光。

他彻底沦陷于这场爱恋,无法清醒自拔。对着康桥荡漾的碧波,对着斜阳会柳,许下海誓山盟,但求地老天荒。尽管他的内心惆怅不已,她的沉默牵扯出他无尽的愁思和恐慌。但她高贵的容颜,超然于世的美丽,令他只由自主,甘愿与爱誓死相随。

尘世有太多不如人意,唯爱情可生可死。徐志摩知道,他丝毫的犹豫直补都会定林徽因仓促转身。他应当不顾后果,不惜一切只,为换取她的一次回首,一次微笑。她毕竟只是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对于眼前这个已有家室的男子如何敢轻言爱意,倾诉相思。

纯洁如她,在迟疑中不知该如何面对他的一往情深。若说爱,心中为何那般惶恐迷离,不知所措;若说不爱,又为何那般失落寂寥,怅然难舍。她太过年轻,从小在旧式伦理教育熏陶下长大的女孩根本无力承受他沉重的感情。

他依旧不离不舍,每日如影相随,她只好委婉相待,不接受,亦不拒绝。人世爱恨情怨如沧浪之水,如何可以做到清澈分明?他本是文人诗客,她亦是才女佳人,其喜乐哀思又岂同常人?

他自是纵身一跃,落入情海,不问死生,她亦不能做到置身事外,毫发无伤。寂夜里,她写诗:“生命早描定她的式样,太薄弱是人们的美丽的想象。”林徽因是一个爱做梦的女孩,只是她有一颗清醒的心,她明白生命的方式,不会轻易让自己沉迷,让自己被情爱所伤。

我们听听林徽因的心声:

深夜里听到乐声
林徽因
这一定又是你的手指,
轻弹着,
在这深夜,稠密的悲思。
我不禁颊边泛上了红,
静听着,
这深夜里弦子的生动。
一声听从我心底穿过,
忒凄凉,
我懂得,但我怎能应和?
生命早描定她的式样,
太薄弱
是人们的美丽的想象。
除非在梦里有这么一天,
你和我
同来攀动那根希望的弦。
静听着,
这深夜里弦子的生动。
一声听从我心底穿过,
忒凄凉,
我懂得,但我怎能应和?
生命早描定她的式样,
太薄弱
是人们的美丽的想象。
除非在梦里有这么一天,
你和我
同来攀动那根希望的弦。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