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就是这样让我们多花100块钱的!42/71天写作
假如,你住在上海的东城,东城有一个超市,西城也有一个超市,你想买一块五花肉,发现东城的超市售价10块钱,而西城的5块钱,如果你骑摩拜20分钟到西城买这块肉能省下5块钱,你会去么?很多人也许会选择去。第二天,你想买空调,发现东城的10000块钱,而西城的9900块,你还会去么?这个时候很多人不会去,因为觉得10000块钱的东西只差了1%,没必要再跑到西城去。然而,仔细想一下,同样的交通成本,为了5块钱的肉会去,而为了100块钱的空调却不会去,这是不是一种愚蠢的行为?然而事实上,绝大多数人都会做出这种愚蠢的选择!
这就叫做“锚定效应”!提出这个概念的是美国的两个心理学家,他们说一个人在做决定或者下判断前,容易受到之前的信息影响,这个信息像一支沉重的锚,沉到了你心理的底层,让你的思维以这个信息为基准,在它的一定范围内做出判断,在这样的判断中往往会造成决策的偏差。在空调与肉中做出的决策偏差是因为,骑车去买五花肉省了50%的钱,而去买空调省了1%的钱,这种偏差在生活中常常看到。
几年前有一个经典的案例。欧州有一本畅销的经济学杂志《经济学人》,是全球目前发行量最大的政经刊物。几年前,受到互联网的影响,要推网络版,他们就定了两个价格,如果要购买网络版的话要花56块,如果网络版加纸质版需要125块。这个发行政策推出后,很多人都去买56块的网络版,直接导致了纸质版的销量急剧下跌。他们就请了定价专家来进行分析。那位定价专家非常天才,他没有改变当前的定价价格,只是在这两个价格之间增加了一个新的价格,就是所有的读者,当购买纸质版时需要花125块,所以读者面前出现了三个选择,网络版56块,纸质版125块,网络版加纸质版同样是125块,结果是大多数人都选择了125块的网络版加纸质版。
这就是锚定效应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在我们生活中这种锚无处不在,对于很多人来说,要想对某一个商品或者服务进行正确的定价非常困难。因此绝大多数人选择的策略是,寻找一个相对可靠的参照系,在参照系内通过有限的比较来做出判断。这样的办法看上去省时省力,但也会被商家所利用,他们在我们的脑子中,悄悄改变了那根锚,以引导我们做出不够理性的消费和投资决策。
所以一个聪明的消费者和投资人,需要意识到这种行为学的偏见,努力避免自己陷入非理性的陷阱。道理很简单,但是做到很难。当你下去再买五花肉和空调时,仍然可能做出你认为理所当然,但是事后想想却很可笑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