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还是老板,谁有资格决定你是否优秀?
一提到绩效考核,很多人都要皱眉头,似乎不管是员工还是老板,都多少对这件事有抵触。
但是绩效评估体系偏偏是现代公司管理的标配,尤其是公司规模大了之后,左右都要整出来一套,有的为了找人设计它还花了很多钱。
原因很简单,人多了,凭老板一个人的一双眼已经看不清每一个员工的表现如何了,传统的管理观念认为,管理这么多人,一套客观的标准是必要的。
但其实大多数情况下,员工活儿干得怎么样是没办法用绝对客观的标准去衡量的。比如说人事,你能用他招聘或者办离职的人数来考评他吗?那是多点好还是少点好呢?你能用他招聘的平均时长来考评他吗?那要看招人的部门和应聘人什么时候谈下来,他说了不算;你能用他组织的员工培训次数来考评他吗?同样不能,这事虽然他能决定,但他要想天天培训你愿意吗?最后还是只能用“及时完成招聘流程”、“高质量组织员工培训”之类的概括描述来敷衍。
管理大师德鲁克说过,对于知识工作者,过去用来评价工厂计件工人那样的标准已经行不通了。管理和激励人是一个复杂问题,想用简单直接的方式来解决,就会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
英国殖民时期印度的德里附近眼镜蛇太多,政府就重奖悬赏捕捉。结果有些人就专门饲养眼镜蛇来换钱。更糟糕的是政府发现了之后取消了悬赏,这些人就把毒蛇放回了山林,导致蛇患比从前更严重了。
只要人们发现了系统的漏洞,为了获利或者逃避惩罚他们就会钻空子。而且他们越优秀越聪明,造成的负面影响就越大。
数字还是老板,谁有资格决定你是否优秀?也许这算是极端情况,显得有些人性本恶的倾向,不足以证明一般情况。其实即使员工们不钻空子,因为目标的复杂性,所谓客观的绩效标准也未必管用。
有一部电影《我,机器人》中提到人类为机器人制订了三大定律:
1. 不能伤害人类,也不能坐视人类受到伤害;
2. 在不违反第1条的情况下要听从人类的命令;
3. 在不违反前两条的情况下,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
看上去很清晰明了吧?而且机器人也确实是这么执行的。但最终结果却是它们判断人类正在自我毁灭,要靠控制和统治才能更好地保护他们,所以发动了以囚禁人类为目标的革命。
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其实原因特别简单,再清晰明了的规则也需要语言来阐述,而语言充满了不确定性。比如,要保护人类。怎么才算是“保护”?如果一个人伤害另一个人应该优先保护谁?如果一个人打算牺牲自己来保护更多人,要不要因为保护他而阻止他?这中间掺杂了太多人性和道德层面的考虑因素,是没办法都写进程序里去的,让机器人去执行一个不完美的规则,他们执行得越彻底,就可能偏离我们的目的越远。
这就是为什么在规则显得最明确的法律界,却一直都在赋予法官“自由裁量权”,因为很多时候只有人才能够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来做出真正适当的判断。同时为了避免法官的武断,还要设置合议庭或者陪审团制度,相互制衡来尽可能保证公平。
说到这儿复杂性灾难的解决方案也就呼之欲出了,那就是制订尽可能完善的客观评分标准,同时配合人的主观判断。为了避免人的主观倾向,可以安排多人进行综合审查,为主客观标准各自分配一定的权重,来得出最终评价。这就是以复杂应对复杂。
大家比较熟悉的ISO认证、米其林餐厅、游泳和花样滑冰比赛的名次,都是这么评出来的。
当然这样的设计也不能做到百分之百没有空子可钻,像是这几年五星级酒店的服务就总是爆出各种丑闻,对全行业的形象都造成了很大的打击。只能说人类的认知是一直在进步的,但反人类的认知也同样在不断自我更新,什么时候我们面对的,都是两方面博弈的一个中间过程。
相关好书推荐
《混乱,如何成为失控时代的掌控者》 - [美]蒂姆·哈福德
《崩溃,社会如何选择成败兴亡》 - [美]贾雷德·戴蒙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