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在流浪,小丑在殿堂”社会的崩溃从娱乐至死开始
原创: 蝈蝈儿52赫兹
这是52赫兹第152篇原创文章
乌合之众
娱乐至死
这世界有时候荒诞起来,比最荒诞的闹剧更加荒诞。
思聪吃个热狗然后就上了热搜,被网友做成了表情包;
本来一部讨论家庭伦理的热门剧《都挺好》,随着火热苏大强变成表情包,连酒吧蹦迪都紧跟着时代节奏;
在这个颜值即正义的时代,好看代表一切。书店变成成打卡店,成群结队的人去排队打卡,真正看书的寥寥无几;
在这个猎奇的怪圈,一切自我丑化、标新立异就是吸引流量的不二法门;农村小伙骑个猪都能上热搜。娱乐的隐喻之下,影射出现代的社会是多么的光怪陆离。
饭圈文化的流行,从流量明星波及到相声,体育,街头流浪;新浪打榜刷热搜,早已成为笑话,却还是自我放纵。不作恶,对于大的企业而言,几乎没有任何底线。
《流浪地球》成为黑马,万达撤资投了《情圣2》,从娱乐市场的考量看,想必万达影业也没预料到电影会因为吴秀波风波事件撤档,《流浪地球》成就票房神话;
杨天真作为国内王牌经纪人,操纵水军和舆论的能力,无所不用其技,她深谙娱乐致死的真谛,成就今日的能力;
……
游戏,喜剧,综艺,电视剧,直播,短视频……每一个都是资本拥迈的风口。熊猫TV倒下了,还有无数烧钱的TV站起来。这是一个人人都有话语权,却又身不由己的被情绪所操控的时代。而被垄断的舆论中,不过脑的神经一被调起,那就是一场唇枪舌战。吃瓜群众各自围观,骂战没有输家,都是赢家。能够取悦大众,真好。在娱乐至死的时代,所有的资本,资源倾向往流量,粉丝靠。只要谁能取悦大众,谁就能皇马披身,坐拥时代。做一个时代的弄潮儿,所有商业的本质,不再是一门经济学,而在于表演的艺术。
陈佩斯早就看透了《中国好声音》是一场高超的表演秀,带着暗讽的口吻吐出来真谛;在卖惨卖哭大行娱乐节目的时候,我们跪求真的好声音,而不是包装出的一幕幕好故事。
乔治奥威尔关于1984年的预言没有实现,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的预言反而让人毛骨悚然。奥威尔告诫人们将会受到外来压迫的奴役,而赫胥黎认为,人们会渐渐爱上压迫,崇拜那些让其丧失思考能力的工业技术。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反观当下,的确是一幕真实的写照。
人设大行其道,爱豆养成记,只要你扮演好你的角色,那保准会过得市场的高度接纳,哪怕演的戏是坨狗屎。我们终身其中,谁都无法摆脱媒介的操纵。只是在人生过的那么辛苦,娱乐至死也好过清醒痛苦的当下,还是保留些自我的清醒思考。
随着5G时代的来临,视频会更加盛行。在当下抖音大行其事的环境下,未来会有更多的内容输出,精彩纷呈之下,我们分不清哪些是糟粕,哪些是精华。但还好,大众的眼睛也会被养精,低俗文化最终会让位给真正有实力的人。从文化上看,这没什么不好。大众传媒,也是文化传播最为流通的渠道。当谣言四起的时候,请先别网络暴力,先擦亮眼睛。
其实,我并不真的反对娱乐,物质丰富了,精神也需要滋养,可是,我不喜欢娱乐致死的年代,我们都沦落为被网络垃圾喂养起的浅薄,暴戾,冷漠,猜忌,愚蠢,麻痹的怪物。这里面,没有人能逃得过网络的围剿,与世隔绝之说也是社会的倒退。只不过,守脑如玉在当下,真的是一种稀缺的品质。
《黑客帝国》三部曲,在上个世纪末开拓了一个科幻电影的哲学思考:我们是谁?究竟活在梦中还是现实?我在多年以后,才看透电影的真谛。每个人活在矩阵中,当你面对虚假但美好的虚拟世界,活在虚幻当中呢,还是脱离矩阵的束缚,活在残酷的现实当中?蓝药丸和红药丸,真的可以有勇气走出矩阵的人寥寥无几,大部分人还是愿意活在梦里。当然,这没什么不好。不知身在梦中未必不是好事,怕只怕你深知身在梦中却不愿醒来的挣扎。
毕竟,你叫不醒装睡得太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