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的求死与求生 苏武的大骂与婉拒
苏武两次求死
第一次求死是在虞常等人劫持单于母亲阏氏归汉的阴谋败露、虞常被活捉、苏武的副手张胜将他与虞常的谋划告诉苏武的时候。苏武之所以选择自杀,是因为“见犯乃死,重负国”。简言之,就是要在匈奴审讯他之前保全汉使的名声,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
第二次求死是在卫律审讯苏武的时候。苏武对常惠等人说:“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归汉!”这一次自杀为的是保持自己的节操,不辜负国家的厚望与出使的使命。
苏武艰难求生
在不能胁迫苏武投降的情况下,匈奴单于采取了软禁、消磨苏武意志的做法,把他幽禁在大地窖里,断绝苏武的饮食。此时的苏武没有再坚持他求死的选择,而是就着冷雪吞咽毡毛以求活命。一则单于不给苏武自杀提供条件,二则苏武的气节与爱国的精神已经昭示世人。于是苏武选择继续与单于较量,艰难求生。于是我们读到了一个挖掘野鼠、收集草籽而食的苏武,结网捕鱼、纺绳射鸟、矫正弓弩捕猎的苏武。如果说两次求死是热战速决,北海求生就是冷战相持。
苏武大骂卫律
面对一个无耻武夫的利剑恐吓,苏武岿然不动。一个“不动”,塑造了一个民不畏死的义士形象。面对卫律的利益引诱,苏武“不应”。好一个“不应”。在卫律眼里,赐号称王、人马无数是人间至极的富贵;而在苏武眼里,这些不过是粪土一堆。面对卫律“兄弟”般的“通牒”——兄弟劝你,要是你不听我的话,以后你即使想见我,也没有机会了——苏武破口大骂,骂卫律是个叛主背亲的奴才!与卫律的叛国弃亲、奴颜媚骨、见利忘义相比,苏武表现出了爱国热情、铮铮铁骨和不屈气节。
苏武婉拒李陵
较之于卫律的威逼利诱,李陵劝苏武投降时则采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策略。情之一是苏武的忠贞无人可见;情之二是苏武的家人境遇悲惨,兄弟皆自杀,母亲也亡故,妻子改嫁,活着的人存亡不知。理之一是生命短暂,何必自苦;理之二是我也如此,不只是你;理之三是汉武帝岁数大了,喜怒无常,作他的臣子,命运不可测。面对李陵苦口婆心的劝降,苏武以为君报恩、为国尽忠,断交赴死婉言拒绝。与李陵的叛国念亲、抑郁自苦相比,苏武的忠君信念更坚定,爱国品质更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