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与印象

骑着瘦骆驼找驴的僧(一)

2017-08-02  本文已影响30人  温柔谢幕不过泪一场
谁将搭乘一辆深夜的火车
到风中?
上梁的时候,
人们抬高椽子。
—《新骑手与马·即兴》车前子

我:最近迷上了车前子的诗集,然而第一首我就看不懂。

朱:现代诗我也只能探讨探讨我也给不出准确解释呢。

我:嘿嘿,有点玄乎,诗很务虚的,一方面想和别人交流,一方面又隔绝。我就被隔绝了。上梁的时候抬高椽子会怎么样?

朱:我觉得这首诗有点现代古典对比的感觉,后面上梁、椽子,都是造老房子的步骤。

我:上梁的时候抬高椽子会累吧?感觉他这是要往风口里去。

朱:它这里的上梁如果是上中梁的话,那是一种非常隆重的仪式呢。

我:可是,我发现,前面是问号,后面竟是句号。有对比的感觉,以前是肯定,现在是怀疑或者否定?

朱:是回不去风中的怀疑。对回到建房子的过去的怀疑。

我:现代人不愿意去牺牲去冒险?

朱:你哪里看到冒险的?火车是吧。

我:嗯,脑袋里莫名被神曲洗脑:坐着那火车去拉萨。

朱:我觉得造房子特别有仪式感,是那种安定的感觉,火车是旅行是飘摇,所以这是一个对比?

我:嗯嗯,他是对过去怀念么?

朱:所以现代人既没办法回到过去的安定和仪式感,也没法过着自由的生活。我倒不觉得是怀念过去,我觉得是一种无所适从。

我:对,就是在两者之间游弋。

朱:很多诗看了很多遍还是不懂,只能安慰自己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对了,你的名字(骑着瘦骆驼找马的僧是什么意思?

我:嘿嘿,给你个眼神自己体会......

新骑手与马封面

诗一方面用来交流,另一方面也希望隔绝。不同的人读诗有各自不同的体悟,而我用对话的方式表达我些许微不足道的想法也算抛砖引玉了吧。

“诗存在,诗人永远专注在诗的附近,诗人并不存在。”而读者,徘徊在诗的周围,或远或近,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景致。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