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谣|我们生来就是孤独
![](https://img.haomeiwen.com/i4229466/8ce91a5e240d52de.jpg)
如果说民谣是音乐圈的一个另类,那么李志就是异类中的异类。在民谣圈的人都在唱着向往却到达不了的远方,渴望却触不可及的爱情,深爱却不被认可的理想时,唯有他在声嘶力竭地吼着:“谁的父亲死了,请你告诉我如何悲伤”,他总是把一切的热爱和愤怒痛苦都直白地写在脸上,并以此粉碎所有的无病呻吟的矫情与虚伪。
可能很多人都没听过李志的歌,甚至连这个人都没听说过,但是在民谣圈,这个人绝对是支柱般的存在,其牛逼程度从他的别称“逼哥”就可见一般。遗憾的是,民谣从来不是主流歌曲,在酷狗你不会搜索到任何李志的作品,但是在以情怀著称的网易云音乐,李志的每首歌评论下面都承载着无数的故事,这是他的人格魅力,用音乐引起无数陌生人的共鸣。
尽管《梵高先生》并不是李志最为满意的一首作品,但却可以说是流传最广的。在这首歌里,从头至尾都弥漫着浓雾一般的孤独感。李志就像一个冷眼旁观者,用毒药般的嗓音一直重复着我们生来就是孤独。
是啊,我们生来就是孤独,不管我们拥有什么,最终的归宿都是孤独。而这首歌的名字,取自一个同样孤独入骨的画家——梵高。
世界上有一种孤独叫做梵高的孤独。他拥有满屋子的向日葵,却在一个阳光充沛的田野上对自己开了一枪,于是向日葵被赋予太多的向往。
梵高最出名的是他的向日葵,他的画中,总是一片色彩和笔触的狂欢,赋予了向日葵一种罕见的旺盛生命力,是那么明亮灿烂,开得肆意张扬,仿佛燃烧了整个生命在绽放。梵高不仅是用生命去绘画,更是甘愿为爱燃烧灵魂。这种情感的浓烈从《梵高自画像》就可以窥见一二。
梵高这幅自画像背后,也有着一个悲伤的故事。虽然关于这件事有很多个版本,但是我偏爱关于爱情的那个。传言他的爱人是一个妓女,他把自己的所有积蓄都用在画作和自己的爱人上。有一天这个妓女开玩笑说想要梵高的耳朵,结果梵高就真的把耳朵割了下来,只是当他把耳朵送给自己的爱人时,这个妓女被吓跑了,再也没有回来。为什么把你想要的给你,你还是走了?
除了感情上的挫败,梵高热爱的画作也并没有给他带来丝毫的成就感,他短暂的一生画作无数,但却始终得不到他人的认可,一生只卖出一幅,穷困潦倒全凭弟弟接济才得以艰难度日。他没有恋人,只有一屋子的向日葵,可偏偏所有的孤独和挫败都是来自于此。
正是李志多年前的那段经历,让他对梵高的孤独有着感同身受的理解,因为玩音乐,他穷困潦倒没有尊严,背叛挣扎伤痕累累,没有人理解他,也没有人认可他的作品,只能自己抱着对音乐的那股子热爱奋力挣扎。他出名的那些歌曲,大多是那段孤独到只有影子陪伴的日子里写的。所以他懂梵高,也唱梵高。
李志的歌从来不是治愈系的,他不会告诉你“明天会更好”,而是陪在你身边,用歌声传达“没关系,失败的悲伤绝不只是你一个。”他的很多歌词都是如此:
“我再也不会把自己,愚蠢交给过去,我的生活和我的想法,从此相隔了万里。”
“似是而非或世事无畏,有情有义又是有米无炊,时间改变了很多又什么都没有。”
“爱情不过是生活的屁,折磨着我也折磨着你”
“这么多年你一个人一直在走,走过了人性的背后和白云苍狗。”
“随便吧随便吧,人与人一场游戏。”
![](https://img.haomeiwen.com/i4229466/2d134ea0af5950b5.jpg)
听李志的歌总会恍惚产生一个意象,萧索的冬季,干裂的树枝,凌冽的北风,刺眼的阳光,你以为那道光是暖的,实际上那是冷到刺骨的。李志的声音从来不能用温暖形容,甚至隐隐可以听到残忍和决绝的味道,就像太多无望和挣扎之后留下的伤痕。他一直在用自己那把荒凉衰败的嗓子歌唱,唱失去的青春、毁灭的理想和死亡的爱情。
李志的歌曲追求的是简约自然美,他不会为了讨好观众而去刻意追求旋律,而是沉下心来用民谣的方式去诠释自己的内心想法,可能一开始有些人会听不懂甚至觉得“这是什么玩意?”
但是多听几次你会发现特别耐听,越来越有共鸣,因为他活得足够真实,歌词里写的都是最朴素的生活,那些复杂纠结的愁情别绪,那些成长中的爱与痛,我们都曾经历过,感同身受才能有共鸣,他那把沧桑的声音唱哭过很多人,念念不忘的歌词也抚慰过很多仓皇不安的灵魂。
他通过吟唱和简单的编配深化了音乐与观众的共鸣点,只要你有过类似的故事,就一定会被他所打动。
我们生来就是孤独,唯有音乐,才是解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