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课

每日关键词:寓情于景

2022-07-06  本文已影响0人  夏莫

读书时代,谈及诗歌使用的艺术手法,“寓情于景”就经常出现在正确答案里。

但是,经过那么多年的作业练习,我从来没有真正体悟过“寓情于景”,不过是一种机械式的问题作答,说无法体会真实情境未免太蠢,但的确从来没当回事,只是做做笔头功夫,不上心头,说来真是又搞笑、又悲哀。

现实里的沟通与从事的工作,也很少用得上这种手法,更多的都是平铺直叙。

今日看李安传,写他在拍《理性与感性》这场戏时,因为是第一次拍西洋片,到英国拍摄,不管文化还是英语自然比不上西方人,如果还按照他们的手法来拍,肯定是拼不过,也拍不出心意。

也是拍这场戏,让他感觉自己是个东方导演,骨子里是东方的文化精髓。

于是,他开始注意如何运用影像、情景,去反映角色的内心风景。他就运用了东方艺术里的“寓情于景”,通过大远景,把人放在画面里,去突出主人公的内心情感。

“第一天拍休·格兰特与埃玛的定情戏,我取远景而舍惯例的特写镜头,就是要以景寓情。但休则急了,当他对爱人初次表白,表演大段幽默独白的定情戏,我不拍他脸,却照后面的羊和夕阳,剥夺了他的表现机会。我们是出发点不同,我觉得他的对白应该与风景对应。除了中国的寓情于景外,我从学习过程中知道,简·奥斯汀时代的理性与感性和景观(landscape)设计有着密切的关联,景观即是人类以人工手法将自然带入人生的具象呈现。”

不知为何,我一下子就联想到了以前学的古诗,他们诗歌中运用的艺术手法,就在那一刻变得鲜明,清晰。是能够在我眼前呈现画面,是立体的,有情感的东西,它们不再是冷冰冰、孤零零的单薄的纸片玩意儿。

那是有意义的,可学习,可研究,有意思的东西。

也不知道是填鸭式应试教育的失败,还是我的愚钝,当时这些艺术手法(如“寓情于景”)对我毫无意义,丝毫不能激起我的学习冲动和研究欲望,然而此时此刻,却突然间感受到这些东西的有意思。

人还是需要活在真实的情境里,因为鲜活而有能动性,因为真实而有魅力。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