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麦小丁】征集优质文章简友广场我的大学

《理性和感性并存才会做出较为正确的决断》

2022-03-31  本文已影响0人  微恬时光

日本的经营管理之父稻盛和夫有个很有趣的习惯,他每次展开新的,难度较大的工作时,都会刻意去找一些“理性不足,感性有余”的人一起商讨自己的想法。这些人对稻盛和夫的专业往往并不了解,但是每次都会对他的提案,表示足够的赞同和欣赏,进而会鼓励他一定要试试。

这听起来好像很不专业,好像找了一些门外汉来捧场。但是人家可是经营管理之父呀,他这么做的是有底层逻辑的。他作为企业管理者必然是奉行理性的,每次的提案和想法都会向专业人士征求建议,协商讨论。

专业人士为了保险起见,肯定会列举很多的事实依据来质疑这样的想法,怀疑其可操作性。而稻盛和夫看到他们这么理智的分析原因,最后得出方案都不可行时,内心其实是很失望的。

他说,“再美好的想象之花,经他们冷水一浇,也难免枯萎凋零,本来可以做的事情也做不了”。于是经过几次打击,他试着更换了商讨的对象。

这样的案例在历史上一点也不少。

《觉醒年代》中胡适一开始就很反对共产主义,他说,“国内当前的局势根本不适合共产主义。“

电子管发明者李·德弗雷斯特说:“无论未来科技如何发展,人类永远无法登上月球。”

以上这些精英的言论在当时可能受知识和科技的局限,得出的结论都是出奇的悲观。因此理性思维的局限就在于—它只相信自己所见所闻的一切事情,对于已知之外的未知,会主动怀疑并排斥。

《意念力》的作者大卫·霍金斯告诫我们:“理性,是将我们从低级本性的需求中解放出来的大救星,但同时也是一个严厉的看守,拒绝我们向智慧之上的层面逃离。”

由此可见,稻盛和夫其实很非常有智慧的。他对理性的做法就是在需要时打开,在不需要时能及时关闭。

在日常生活中想要成事也是需要“先感性,再理性,再感性。”其实可以这么理解,在开始做一件事的时候,可以跟着心走,尤其女生的第六感特别准。在做之前考虑各种风险和可行性,在做的过程中又回归当下,享受愉悦,对于结果也是抱着乐观的态度。这样我们的一个个计划才能得以实施。

不然就总是用理性否定,那我们的步伐就会一直停留在开始之前。先上路,再计划,不要等全面准备好再做,因为永远没有完全准备好的一天。

在学游泳过程中学会游泳。理性做指导,感性辅助行动,如此决断才会相对正确。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