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普通人,这很可耻么?
昨天看到一个老师分享:“教人赚钱的事不做,教人成名的事不做。”当时觉得很有道理,但是具体有道理在哪里,还没有想太明白。今天对于这句话有更深的体会,是因为目前有一种是教你通过提高认知走上财富自由的论调。
大概的意思是说因为认知的局限,所以大部分人都只能靠打工来去赚取收入,但是其实如果自己认知提升了,是可以为自己规划更多收入的渠道,赚取更多的“睡后收入”。确实,有些足够努力的人,可能需要打开格局人生就会不同;有些有天赋的人,可能也需要一个灵感加持可能会过得更好。我承认这的确是目前这个社会另外一种生活的方式,让少部分人可能有更多的选择。但是如果把这个论调放到社会去宣扬,就引发了我的不适感。大部分人可能看到的都是“不上班”“上班摸鱼去做副业”可以生活的更好的结论,只有少部分人才能弄清楚发生改变背后的真正原因。说是让大家提升认知,可正是利用了认知的局限去做了宣传。
让我难受的不是“精英视角”的人通过筛选精英去把资源、人脉做大,让少部分人赚更多的钱,而是这样的一个宣传让不明就里的普通人更加相信“轻而易举地成功”,或者成了淘汰机制中的牺牲品之后产生了“羞耻感”。通过认知的改变,我们到底能够收获什么?一个普通人真的可以通过提高认知就走向人生巅峰么?这些我都在思考着。
社会的机制、贫富的差距、因为阶层的存在产生的资源倾斜让“普通人”这个角色一定会存在。我看了他们做的一个案例宣传,说的是家门口的快递点,可以通过把流量资源用起来,在一个小店里同时引入多种服务,实现多管道收入。这个听起来就是让人一拍大腿的方案,大家可能会想:“是啊!我怎么没想到这条生财之道呢?”但是代入实际的生活经验,如果真的只是一个普通人来去做这样的事情,他可能精力、能力、金钱、资源各个方面都缺少支撑,他的所有的一切只决定了他只能踏踏实实的做这样一件事,赚一分钱。
是的,一心二用还能把事情做好的人存在,可是一心一意可能还无法把事情做到极致的人也是有的。但是这样的普通人,你可以用“认知不够”这样的帽子去套住他,让他用羞耻之心面对自己无法改变阶层、贫富的事实么?
“成功”“幸福”这些词的具体定义是什么?为什么一定是每个人都要追求“睡后收入”?为什么踏实上班的人要为只能赚一份钱而羞耻?为什么明明只是少数的“精英阶层”通过资源整合和互相借力才能实现的“财富自由”的概念,要试图让普通人觉得是自己的眼界和认知限制了自己?
如果你本来就是给“精英阶层”规划的路线,请瞄准自己的目标群体,不要让你的筛选制度让普通人因为自己普通而羞耻。
作为一个普通人,每个人都有追求过更好生活的权利,但请务实一点。踏实做好当下能够满足自己身心需要的事情,再去不断地探索未知的自己和未知的世界,不因为暂时做不到的事情而自卑,要因为自己能做好的事情而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