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哲思

读书会――《非暴力沟通》分享

2019-08-14  本文已影响0人  蓝色闪电_4f17

今天很高兴在新的工作环境中参加了一个既有趣,又有意义的活动――公司组织的“读书会”活动,与同事们一起品读《非暴力性沟通》这本书。

非暴力性沟通,作者米歇尔·卢森堡博士的观阐述观点是:“调停双方的矛盾,要用心倾听双方的感受,阐述出客观事实,其中的某个因素无法满足不了双方的需求,知道这个根本点后,引导他们各自讲出自己内心期望的要求,从中解开矛盾所在。

这是一个很理性的方式处理矛盾问题。情绪的宣泄,是从讲出自己内心的不满,委屈之后,才能释怀的。情绪的宣泄之后,才能慢慢解开矛盾的根源,从根源上去解决,讲出需求后,一方觉得改进起来不是那么难,既简单易行,实践起来又有根有据的途径去改变,才会真的愿意去改变。

慢慢品读此书,收获颇丰,受益匪浅。发觉平时常用的词汇中,观察与评论的区别在于:

能否不带预设地仔细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并具体指出正影响我们的行为和事物。

感受和想法的区别是:

能否识别和表达内在的身体感觉和情感状态,而不包含评判、指责等。

体会与正发生的事情和感觉相关的需要——所有人共通的需要(如食物、信任、理解等)——是否得到满足。

4、提出具体、明确的请求(要什么,而不是不要什么),而且确实是请求而非要求(希望对方的行为是出于由衷的关心,而不是出于恐惧、内疚、惭愧、责任等)

这几点,在日常的工作和平时与朋友的沟通交流过程中,遇到双方无法理解,有分歧时,应该如何解决。

例如A想提醒B,上班迟到不是一件好事,如果他直接用,“你最近经常迟到。”这表面上是在陈述一个事实,但实际上已经是带有情绪上波动的语句。

事实是:B这几天迟到了X次,影响到A对B的原有的判断。A认为的观点是不应该迟到,B没有满足我期望,A提出的要求是希望B不要迟到。

但讲出来的话中,“经常”是带有情绪话的词汇――多久算是经常?这容易引起B的情绪波动。

其次,是迟到这件事引起的不满吗?不是的。究其根本是B迟到的行为,让A觉得这与他自身对B的标准不一致,这样的不一致,A无法接受,期望B能够改进这个不足,满足他的期望。

这样的分析过程,避免了双方因为小事会造成的不必要的误会,或者更大的影响。用合理,冷静的方式去面对,去解决。

就像本书中,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曾经说的,“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这样科学冷静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我今天品读完这本书后最大的心得体会。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