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养生

【连载】《戒研所》(序)给15年的吸烟生涯画上句号

2017-09-05  本文已影响17人  Wi先森

戒研所,顾名思义,就是“戒烟研究所”。这个作品其实是我自嗨式的戒烟日记。

讽刺的是,在我刚动笔写这篇序时,故事已经走到了倒数第二章,而我才刚刚彻底脱烟两天,才两天,我能断定这一次戒烟会成功吗?还不敢。

于是我只好继续写,努力写,让自己记住,这一段走过的旅程,这一路的艰辛。我知道自己还是偶尔会想起来抽烟的感觉,偶尔会突然好奇,如果我现在来一根会怎么样。

香烟在人心里留下的作用就是这么奇怪,它会突然地毫无缘由地来撩拨你,而且还带着一副你最忠实的兄弟的模样:嘿,难受了吧?要不要来一根?

而我比任何人都更清楚这个“再来一根”的后果,那根本就不会是“一根”的事情,而是“一包”,完了之后是“一条”(十包),再之后就又是那个看似永远都不会停下来的循环,一个只会下跌的深渊。


既然是戒烟日记,那首要目的当然是帮自己戒烟。

用写作来戒烟,你可能会觉得这是一件“瞎扯淡”的事情,我一开始也这么觉得:越写越会想抽烟,越抽烟越没法戒烟。

直到真正脱烟之后,我在写这个作品时的感受才有了根本性的变化。

现在即便想起来抽烟的画面,甚至是晚上梦到自己抽烟,我都能一笑置之。这里的核心原理在于:我把关于烟的一切疑问都捋清楚了,想透了,真正地明白了。当你把一个坑看得额外透彻的时候,可能你就不会再自愿跳进去了。

我在脱烟七天时曾经遇到过很大的阻力,那一天我被某些情绪困扰着,脑子里老是冒出来这样的老想法:快去抽根烟缓解一下。

以前我会毫不犹豫地去买烟,但这一次我选择了打开简书,写下我的感受,然后等待,再等待。

我想到的是:抽根烟真的能对问题的解决有帮助吗?还是说,只会带来更多的问题?

答案很明显是后者。当我想清楚了这个问题之后,即便想要抽烟的欲望再怎么强烈,我也只是轻轻地感受,既不行动,也不压制,任由欲望随时间而消逝。


写这个作品的第二个目的是想把戒烟的方法论总结一遍,其实也就是我自己所踩过的“坑”。

如果正在读这篇文章的你,正好也很想戒烟但暂时还未取得成功,我想对你说两句极其走心的话。

任何一个戒烟法都可能帮你成功戒烟。

但又:

没有一个最好的戒烟法能立即让你戒烟。

在我成功脱烟之后,我仍然需要处理那些偶尔窜出来的抽烟念头,我在一次又一次的思考后,想要给戒烟重新下一个定义。

我认为的戒烟应该是这样的:

让一个非吸烟者的自我形象,固着到你的认知中去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里,你会经历短暂的痛苦,而终将迎来一个重新自由的人生。

我在这个作品里头提到的各种戒烟法,都是我曾经实践过的。虽然我并没有用这些办法成功戒烟,但这不代表对其他人没有效果。我认为任何一个办法都可能会是有效的,因为这些办法都有过很多实际成功的案例。如果要我给出建议,我会让你去尝试一个自己最有感觉的办法,但还是得谨记,最终决定戒烟成功与否的,是你内心对自我的认知。


第三个目的是想要尝试帮助更多人戒烟。因为这可是比特币首富李笑来老师都没有办法做到的事情——开个玩笑,哈哈哈。

抽烟的人,好像是有两种,一种是抽得心安理得的:我抽烟我自豪,是个男人就要抽烟,谁都不能说我,谁都不可能劝止我。另外一种是抽得很忐忑的:我抽烟但又想着要戒烟,明知道抽烟没有任何好处,但不知道为何自己就是无法放弃。

还没戒烟之前,我会宁愿自己是第一种抽烟者:既然都抽了,就别想太多,安心地抽。戒烟之后,我想要帮助的人,则会是第二种抽烟者:那些一直都想着要摆脱烟瘾的人们。

他们其实距离戒烟成功非常非常地近,要彻底脱烟也非常非常地简单,只要修改一下大脑里面的想象就可以了,所以他们还去建立内心非吸烟者的自我形象

或许我现在还没有一套系统的办法来帮助别人做到这一件事,但我相信戒研所会因此而存在,戒研所会用科学的办法来协助人们建立起内心对非吸烟者形象的认同,简而言之,就是让人相信——我就是一个非吸烟者。

做到了再来讲,我相信每一个想要摆脱烟瘾的人,都终于会成为真正的非吸烟者。


写在脱烟第12天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