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国真《也谈高雅》

2021-03-27  本文已影响0人  红南月生

  贝多芬的作品响遏行云,经久不衰。1827年3月29日,是这位音乐大师下葬的日子。在那一天,当地所有学校停课向这位伟人致哀,护送棺柩的群众达两万人之多。贝多芬的作品是那样高雅,但是它赢得了从普通群众到专家学者千百万人的喜爱。

  何占豪、陈钢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那优美、凄婉的旋律征服了从青年学生到耄耊老人几代人的心。没有谁怀疑,这是我国音乐史上一部高雅的杰作。

  唐诗的高雅与隽永举世公认,但这并不妨碍它征服了各个年龄和多种文化层次的读者。

  由此看来,不少高雅的艺术对大众和专家学者都能产生难以抗拒的魅力。

  法国作家普鲁斯特的长篇巨作《追忆似水年华》为法国文学界所推崇。这部作品不久前由我国文学翻译工作者全部译成。我的朋友、译者之一的许钧先生曾赠我该书。赠书之际,他曾对我说,即便在文化人中,也很少有人耐着性子将这部书全部看完。坦率地说,我是这其中之一,我只看了该书的一部分。据报载,出版该书的译林出版社诸多编辑中,只有一个通读过全书。凡此种种,可见有一些高雅的东西只对少数人有魅力。

从上面的情形我们可以看出,艺术的高雅可以有两种:一种是为人们普遍喜爱和欣赏的高雅,一种是只能赢得少数知音的高雅。

这样,如果指责不欣赏普鲁斯特这一类作品的人是不懂高雅,品位太低,便是有欠公允的。因为不欣赏和不喜欢普鲁斯特这一类作品的人,却完全可能欣赏和喜爱贝多芬、托尔斯泰以及和普鲁斯特同时代的罗曼·罗兰、契诃夫等等,谁能否认,他们的作品也是一种高雅呢?其实,即使是发出这种诘问的人,面对诸多高雅的艺术,也未必就没有偏爱。

即便是俞伯牙,也不能奢望人人都成为钟子期。人们不钟爱你的“高山流水”,并不表明人们不钟爱一切“高山流水”。

如果整天自诩自己的作品高雅,实际并不高雅,也没有多少价值,因而遭到了世人的冷落。于是,便指责人们素质低、不懂艺术,则不但显得无理,而且显得有些无聊了。

                          摘自《再见汪国真》

                            2021年3月27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