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进步一点点

为什么我们要走出舒适区?

2020-03-07  本文已影响0人  齐小树

为什么要走出舒适区?

网上很多观点说,为什么要走出舒适区,舒适区那么舒服,是我们好不容易才得到的,我们拼搏一生不就是为了得到一个舒适区,为什么总是有人要我走出去?如果你是抱着这个想法,那也不用浪费这五分钟看完全文,回到你的舒适区就好了。

舒适区是什么?

大部分人都知道,舒适区就是一个我们熟悉的区域,里面有我们熟悉的人,有我们擅长的事,还有让我们轻松的行为。通常能给我们带来安全感。但这种安全感其实是非理性的,类似惰性。

走出舒适区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体现在三个方面:

1.生理机能

走出舒适区通常会增加我们的焦虑,身体的应激反应。人类的身体有一种偏爱稳定性的倾向。它保持稳定的内部温度,保持稳定的血压和心率,并使得血糖稳定、PH值(即酸碱度水平)平衡。

2.习惯

我们已经习惯了一些日复一日的工作,或者生活状态。一旦想要改变,需要给自己做很多心理建设,通常也会产生压力。

3.诱惑

在这个时代诱惑真的随处可见,铺天盖地的碎片化信息,手机24小时的小铃铛提醒,还有游戏,抖音,微博,淘宝。每次想着刷十分钟,一不小心两小时就过去了。当下就会产生深深的懊恼和自责,但第二天还是在做同样的事情。

所以走出舒适区这么难,为什么我们还要走出去呢?

这就要看你想不想要改变,想不想遇到更好的自己。成长会伴随着痛苦的。

有人说自律就是自虐。我觉得在不了解自己的生活习惯的情况下,去照着网上的名人作息,生活习惯去要求自己那当然是自虐。

自律是需要由内而外真心想做时,按照自己的生活条件去制定生活习惯,并且坚持,那叫自律。

自律也不可能一天就完成的,如果三天两头两天晒网那只能算间歇性打鸡血。

自律也是需要走出舒适区的。如果你习惯了八点起床,但你想要利用早上的时间来学习,提前一个小时,这就算走出了你的舒适区,当然,这的确很困难。

走出舒适区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改善你的焦虑。我们这代人压力真的太大了,经济压力,亲朋好友压力,人际关系,工作,随便拎出来一个都头疼。

但焦虑的来源大概是没有安全感和归属感,觉得一切都是不确定的,不知道明天会如何,未来会怎么发展,所以怀念过去,设想未来,就是没办法活在当下,总结来说就是想的太多做的太少。

为什么走出舒适区能缓解焦虑?

因为走出去意味着:行动和改变。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当你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到了方向并制定了目标,并且用行动一天天完成,不能说长期的焦虑会解除,但至少那一天你能安然入睡。

在行动的一个月,半年,甚至一年后,在你看到自己身上出现的改变时,焦虑真的会慢慢消失。

走出舒适区也意味着要接受挑战,冬天我因为吃太多体重到了历史新高,实在受不了开始减肥。三餐不能拉,少吃一顿就得生气的我只能管住嘴,迈开腿。不吃晚饭加上晚上跳燃脂操。一开始只能跳十分钟,慢慢的增加到半个小时,这就是我走出舒适区的方式。

这里说的走出舒适区,不是说让你完全不做以前的行业或事情,而是在原本的基础上做出一些改变,增加一些挑战,让我们的生活更有意义。

用积极的行为习惯去替代一些原本不那么好的习惯。比如睡前通常会刷一下微博或者朋友圈,可以用看半小时书来代替,这就是走出舒适区了。

走出舒适区后你会得到什么呢?

作者格拉德威尔告诉我们:“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只要经过1万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超凡。”

只要练习1万小时,就有了成为领域内领先者的希望,无论天赋、无论出身。

然而,真相是,从来不存在1万小时定律,它仅仅是畅销书作家对心理科学研究的一次不太严谨的演绎而已。

如果我们不是随着时间和效果调整策略,用有针对性和技巧性的方法取得阶段性进步,只是机械地每日花上几小时,只为完成一万这个目标。那结果还是不会取得进步。

就像古希腊哲学家欧布里德提出的沙堆悖论:

1粒沙子不是堆。如果1粒沙子不是堆,那么2粒沙子也不是堆;如果2粒沙子不是堆,那么3粒沙子也不是堆;以此类推,9999粒沙子也不是堆;因此,1万粒沙子还不是堆。

走出舒适区意味着改变,改变会伴随成长,成长就代表会伴随着疼痛。如果你从来不迫使自己走出舒适区,便永远无法进步。当你看到自己身体或者心灵一天天进步成长,会有满足感和成就感,同时也为未来多增添了一种可能性。

你准备好走出你的舒适区了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