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事会点赞汇总简书伯乐推文汇总伯乐猫小说已推专题

花开的时候你就来看我

2023-02-15  本文已影响0人  杨润a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01

当邻居小伊在纠结自己是不是父母从别人家抱来的孩子时,李丽只想快点长大。她清楚地知道自己一定是父母亲生的,然而亲生不亲生又怎么样呢?对她来说意义不大。

她每天帮奶奶喂猪、做饭、搞柴火。而弟弟在奶奶身边玩泥巴、晒太阳、喝娃哈哈、吃葫芦娃或者小淘气糖果。李丽用舌头舔舔干巴的嘴唇,并不敢上前去要。“你已经多大了还这样嘴馋?像你那个懒妈。”自打这种高亢刺耳的声音第一次从奶奶嘴里冒出来以后,李丽就再也没去要过第二次了。她是个懦弱的孩子,也是个有记性的孩子。

闲暇之余,李丽只能在心里痛骂邻居于胖子。若不是他在火车站把自己从母亲怀里抢过来,或许她现在还可以有个快乐的童年,即便生活条件不够好,但在妈妈身边,总归是幸福的吧。

那个时候,母亲的形象就像一个温暖的太阳,让李丽心里充满了温暖与希望。因为母亲曾经写信回来要她父亲在离婚协议书上签字时,期中有一段是写给于胖子的,质问道:胖子,我抱你家孩子下过井吗?凭什么你要抢走我的孩子?

李丽母亲的这句话被村里人传为佳话,于胖子一度成为正义的化身。李丽也不断地咀嚼这句名言,母亲的愤怒恰恰也是母亲爱自己的最好证明。

那一年冬天,李丽6虚岁(实际年龄是5岁),天色还是漆黑一片,母亲就起床了。弟弟跟奶奶在后院住,父亲去山场干活,一周回家一次。所以那天家里只有李丽和母亲两个人。她记得母亲把漂亮暖和的新棉袄给她穿上后,外面还给她套了一件打着补丁的布衫,母亲也是如此。母亲告诉她要带她回安徽姥姥家,姥姥家有许多好吃的。还告诉李丽,出去如果碰到人,千万不要说去姥姥家,就说去山场看爸爸。她们吃过油炸馒头片后摸着黑出门了,李丽很开心,因为油炸馒头片并不是经常能吃到,还剩了几个母亲用纸一包塞到了提包里。她们来到主干道上,很快就有一辆拉圆木的车开过来,母亲招手拦下后,她们搭上了去县城的车。

李丽并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她可能永远不会再回来了。

然而她们阴差阳错地在火车站吃完一碗面条时碰到了同村刚刚下火车的于胖子。母亲急忙拉着李丽快走,结果更加引起了于胖子的疑心,就这样他把李丽抢了回来。

李丽还记得当时母亲痛哭地骂着,头发散乱得像个疯婆子,但只要上前于胖子就将她推倒在地。于胖子携着她飞快地跑远而后叫了一辆出租车,母亲则被远远地甩在身后。李丽哭着要找妈妈,却被于胖子的一脸横肉、瞪圆的眼睛吓得不敢出声。

02

李丽十七岁那年,奶奶去世了。她在奶奶棺前还是流下了伤心的泪水。她对这个老太太的情感很复杂,不知该爱还是该恨,或许爱恨可以抵消?最终她觉得一切都过去了。

小学期间的李丽,奶奶对她打骂绝不留情, 哪里有一点不合老太太的心意她就将李丽痛骂一顿。李丽印象最深的一次是除夕夜里,李丽和弟弟抢遥控器看电视,两个人你一拳我一脚地相互打了起来。这下惹恼了正在剁饺馅的奶奶,只见她提着菜刀对着李丽一边比划一边咆哮,然后让她到门外去挨冻。寒冬腊月里的天儿是真冷,李丽感觉自己的两只脚都快被冻僵了,耳朵似乎一碰就会掉下来,但她却不敢回屋。还好那天没有赶上牌局的父亲早早回家把她带回了温暖的屋里。

有时李丽很想搞清楚奶奶为什么这么恨自己?不都说隔辈亲吗?为什么到她这里就是隔辈恨?最终她勉强把它归结为是奶奶对母亲的憎恶转嫁给了她。村里人都说母亲走时把家里的存折和首饰,包括奶奶的嫁妆ーー那些藏在箱底的金银老首饰都带走了。当然,这是不是真的无法求证。

村里还有人说母亲水性杨花,和外来干活的人关系暧昧不清。说李丽被抢回来就算对了,跟着那个娘们还不知道怎么样呢,把孩子都带坏了。李丽虽然小,但她曾清楚地记着父亲对母亲的毒打,她亲眼看见过父亲拿着在火炉里烧得通红的炉钩子烫在母亲的后背上肚皮上。父亲总是在大家脱了棉衣准备睡觉的时候动手。她很长一段时间恨父亲又怕父亲,对父亲不敢怒也不敢言。后来听说了这些风言风语,李丽更加沉默了。当然,她还听说在母亲还没离开圣彼勒村的时候,父亲和同村的老贾婆也是有一腿的。他们说的有鼻子有眼,真假难辨。都什么乌七麻糟的,去他娘的九霄云外吧。李丽把一个空酒瓶远远地飞出去砸到了她讨厌的那条黑狗身上。

李丽十四岁的时候,父亲再婚,娶了邻村的寡妇周阿姨并带着两个女儿。大女儿金蓉十一岁,小女儿金楠8岁。父亲和周阿姨以及金蓉金楠住前院,李丽和弟弟仍然跟着奶奶住后院,生活上并没有太多交集。

那年李丽刚好升初中,于是她去镇里上学了。从此,她的生活发生了许多变化。她整学期住在学校宿舍里,只有寒暑假才回家。生活条件虽然艰苦,但她有一种小鸟插上翅膀般的自由和快乐。没有了繁重的家务劳动,她的时间都是学习,闲暇之余去图书馆里借几本课外书来读。有时,她也会想妈妈。她循着母亲模糊的身影,把她写在日记里,写在诗歌中,写在总是得优秀的作文里。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话是没错的。李丽在学校里的改变,回到圣彼勒村就收到了压倒式的赞美。个头长高了,脸蛋也长开了,身材匀称,眼里闪烁的都是自信而温和的光芒。

同时,李丽发现奶奶也变了。她对李丽不再那么严厉了,骂人的话很少再出口成章。后来李丽知道,原来周阿姨的厉害才更受一筹。周阿姨是那种又聪明又厉害的女人,对于老太太的撒泼嚎叫好像很有一套办法。软刀子扎人,更让人服服帖帖。李丽在心里哼了一声:真是一物降一物。

李丽对周阿姨不冷不热,反倒周阿姨对待她和奶奶完全不一样,只要有机会就来讨好她。做了好吃的让金楠叫她过去吃饭,李丽不来就让金楠端着送过去一碗。开学前托人到县城给李丽买新衣服,亲自用缝纫机给她做鞋垫。李丽都不喜欢自己的父亲,何来喜欢这位周阿姨?然而慢慢地她竟对周阿姨似乎也有那么一点点的好感。

初二那年五一劳动节前期,父亲让去镇里的于胖子捎信给李丽,说奶奶很想她,让她放假回家看看。李丽想都没想就以坐车不方便回绝了。于胖子本想再说几句,李丽说要回去上课,留给他一个冷漠的背影。

五一假期,宿舍里只剩下李丽一个人,不知为何,她第一次有种空落落的孤独感。然而就在放假的第二天下午,一位满头银发、步履蹒跚的老太太提着一兜吃的敲开了她宿舍的门。

“奶奶?你怎么来了?”

“丽啊,我来看看你啊。”

说着老太太打开三角形的大包袱,一罐自己腌制的熟肉,一罐糖蒜,两包麻花还有一兜有些已经压碎了的茶叶蛋。

“丽啊,你吃吧,都是你爱吃的。”老太太剥了一个茶叶蛋非让孙女吃,不知是老眼昏花还是看到孙女太高兴了,老太太眼角不住地往外渗出泪来。

李丽让奶奶坐到自己的床上,拿小毛巾给她擦了擦汗。

“奶奶你怎么来的?”

“我搭镇里的方便车来的,到了镇政府我就下车了。”

镇政府到学校,少说也有四里路,走这么远对于一个快七十岁的老太太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李丽鼻子有点酸。她抬起头看了看奶奶,突然发现她怎么一下子苍老了?满头银发,皱纹、老年斑已经霸占了整张脸,就连她那笔直、从不屈服的腰杆也弯了。

……

真诚,是最能打动人的。仅仅是一兜鸡蛋,一罐咸肉,两包麻花,已经把李丽感动得忘记了过去的一切不愉快。看着奶奶处处小心翼翼的样子,她反倒心疼了。

李丽与奶奶,终于做回了互爱祖孙。

然而第二年的冬至,奶奶就去世了。老太太在弥留之际一遍一遍地念叨着对不起丽丽,都怪她以前心肠太硬,当她明白过来时,在这人间的时日却已经不多。

李丽在奶奶的棺前拼命地哭,她把从小到大的泪水都哭了出来,泪水打湿了她的头发,哭肿了她的眼睛,她还是在哭。她想让这些泪水、伤痛随奶奶一起尘封入土吧。

03

有句话叫“酒香不怕巷子深”,更何况李丽酿的这缸酒原本就没有藏起来。村里好几家自以为条件不错的都在惦记着李丽初中毕业回来后去提亲呢。

当开商店的张黑图家第一个托媒人上门的时候,李丽懵了,她说我还要读高中呢,现在不是谈婚论嫁的时候。然而这并没有阻止其他人家继续上门。最后李丽干脆大门紧闭,把自己锁在屋里。

奶奶去世以后,李丽的弟弟就被送去了山东姑姑家,此时后院就李丽一人。一天夜里,有人悉悉簌簌地在窗边转悠,还故意制造出各种鬼哭狼嚎的怪叫。李丽吓得不敢出声,瑟瑟发抖。她不知道外面的人是谁,到底要干什么,但她知道绝不怀好意。外面的人总也不走,李丽更加害怕了,于是她悄悄穿好衣服手握一把剪刀藏在门后,直到后半夜那人才慢慢离去,而李丽却一点睡意也没有了。

第二天李丽起得很晚,睡得晕晕沉沉,恰好周阿姨过来找几个柳条筐发现李丽还没做饭,她回去就让金楠送来了粥和热乎的包子。李丽吃罢后回想起昨晚的事依然心有余悸。她想不出能和谁诉说,思前想后还是想到了周阿姨。她想寻求她的帮助。住到前院去她肯定是不想的,但让金楠过来和她作个伴倒是可以。

李丽换了一身衣服去了前院,周阿姨正给奶牛挤奶。李丽上前欲要帮忙,却被周阿姨挡了回来,说,“别插手了,把衣裳都弄脏了,去屋里和金蓉玩吧,我早上刚买的西瓜去切开吃,本来想叫你中午过来一起吃的,现在吃正好。”李丽帮不上忙却也没有走,她还是站在那里没动。

“周姨,我找你有事。”

“啥事?和姨说吧。”

“能不能让金楠晚上和我作个伴,我一个人睡不着。”

“咋的了呢,不行到前屋睡,想吃啥姨还能给你做,你在后院姨有的时候还顾不上。”

“不用了周姨,我在后院挺好,反正没几天就开学了。”

“你不毕业了吗丽丽?咋还开学呢?”

“我考上高中了,录取通知书都收到了。”

“啊,这,你爸知道吗?”

“我没和他说。”

“行丽丽,我跟你爸说,你爱上学就去上,你爸要是不供你,姨把这奶牛卖了供你念书。”

“谢谢姨。”

周阿姨提着一桶牛奶,李丽跟在后面,一起进了屋。

傍晚的时候,李丽父亲来到了后院,他还是那副模样,头发乱蓬蓬的,烟不离嘴。他的意思有两个:第一,不可能再供她读书,奶牛绝对不能卖;第二,这些说媒的他最看好开商店的张黑图家,将来在商店里卖个货,风吹不着雨淋不着,吃香的喝辣的。如果她同意他就去应了这门亲事。

随后周阿姨带着金楠过来了,给了他们一把超亮手电筒,还有以前学校弃用的一盏破钟,只要有什么动静就让金楠敲钟。第二天果然还是有人来,但一听到那震耳欲聋的钟声和晃眼的手电筒射过来的光芒,夜贼就狼狈逃窜了。

开学日期已经过去一个月了,李丽没有办法让自己动身去上学。这天周阿姨单独过来找李丽聊天。她说她知道李丽就是不想窝在圣彼勒这个山沟里,上学既然无门不行就考虑考虑其他的路子吧。李丽第一次发现这个村里竟然还有略懂她一二的人,她自我感动了,于是放松了许久以来的警惕。最后周阿姨说到自己的侄子,他家在最靠近县城的丰田镇,侄子则在县城里开出租车,问李丽愿不愿意和他认识?李丽像抓到了救命稻草一般,当场就答应了说愿意。

04

小家雀是斗不过老家贼的。

见过两次面后,男方就张罗起结婚的事宜了。李丽感觉像有一只大手在推着自己走,她在浑浑噩噩之中就嫁过去了。也好,总算可以做自己的主了,成了家,就是真正的成年人了吧?

然而,令李丽没有想到的是,这是她噩梦的刚刚开始。她的丈夫有间歇性精神失常症。

每当丈夫抡起棍棒打砸家中的电视、玻璃窗时,李丽就会想起父亲拿烧红的炉钩子烫母亲的皮肤。她吓得不敢动,如果桌子在附近就藏到桌子底下,如果恰好在门口她就夺门而出飞奔而去。她去找婆婆,婆婆说,他以前都好好的,怎么和你结了婚就变成这样了?李丽都要气炸了,和不讲理的人有什么好说的呢?她回到圣彼勒找周阿姨了解情况。周阿姨同情李丽但表示自己也不知情。李丽看着周阿姨那双躲躲闪闪狡猾的眼睛,她决定再也不要回到这个给她无穷痛苦、没有一点快乐的地方。

很长一段时间里,李丽一直在寻找活着的意义。她想,可能有的人为了金钱活着,有的人为了爱情活着,有的人为了亲人活着,还有的人为了实现自我价值而活着。那么,她如行尸走肉般地为了什么而活着呢?好像什么都没有。她想到了死,但又觉得不足以去死,好像死也要到了火候才行,她现在似乎连死都够不上。

既然不够上死,那么就浑浑噩噩地活,也得活。

经历过丈夫第十八次发疯之后,李丽毅然地离开了这个本以为可以自我做主的家。像她母亲当年那样,寒冬里天还没亮,她就摸着黑出门了。

去哪里呢?没有答案。最后她似乎是循着母亲的身影去了火车站。管他呢,先坐上火车再说,走得越远越好,走到一个温暖的地方,暖暖手脚,暖暖身体,暖暖那颗冰冷的心。李丽已经忘记了自己坐了多久的火车,一直坐到了海南岛。

05

李丽在海南岛一呆就是二十五年。刚到这里时她只有18岁,如今,她已经43岁了。从她坐上火车的那一刻起,她与圣彼勒村再无半点瓜葛。没有人知道她是死是活,去了哪里。她也不知道她生活过的那个村子里的人都有谁还在人世,发生过哪些事。简直是天人两隔。

她原以为天意会让她客死他乡,没想到这里竟是她生活的开始。

刚到海南岛的前十年里,为了糊口,李丽做过很多繁重的工作,正是这些繁重的工作反倒充实了她的内心。她不忆过往,也不念将来,她买自己喜欢吃的食物,买自己喜欢的衣服,如果还有余钱,她就去买书。其中,她最喜欢看的就是关于大自然各种植物的书籍。只要她捧起这类书籍,她便如饥似渴地啃读起来。那种感觉就好像她本人与大自然融为了一体。

说来很是巧合,几年后,李丽工作的那家饭店老板承包了一座植物园,专门种植各种中草药材。李丽听说后便主动找领导说她想去种草药。领导听后很是不解,说那活是要整天与泥土打交道的,哪像饭店服务员,端端盘子招待招待客人那么轻松?谁知李丽执意要去,为此她给领导买了十斤好苹果,领导没办法只好上报集团。谁知植物园那边正缺人,两者一拍即合,于是李丽开始了她的种药生涯。

开始李丽只是种植工人,刮风下雨她站在泥土里,风吹日晒她还是站在泥土里,下班后她则捧起中草药种植相关的书籍,就着自己做煎饼果子津津有味地吃起来。

一次种植园里发生病虫害,技术员们急得团团转,眼看一个星期过去了还没有好转,这样下去,将产生巨大损失。李丽抖着胆子找到技术员,提出了她自己的一套方案。几位大学生当场就否决了她的提议,只有那位五十多岁的老技术员说,试试看吧。没想到用李丽那套方法做出的肥料喷洒上以后,那些蔫巴的叶子第二天就有了好转的迹象。老技术员马上下令推广到全园。

李丽的肥料都是自己就可以调制,既不用花大价钱买肥料,又解决了种植园的一大难题。可把大家乐坏了。后来她又陆续提出几项关于百草根种植的建议,都被采纳了。老板听说后马上任命李丽为种植园的技术总监,同时工资也涨了不少。

后来李丽在市里买了一套两居室的房子,也买了一辆代步车。她有这个钱,不知道用来做什么,那么其他人都买房买车,她也随着大流,买吧。

有年轻的同事问她:李姐,你那么漂亮,又有钱,为什么不结婚呢?

李丽只是微微一笑:我喜欢孤独终老。

年轻人摇着头说不信。李丽说,我也不信。

06

李丽这些年的事业就像被施了魔法,扶摇直上,挡都挡不住;现如今她又独自从老板那里包了五十亩地,专种藏红花,与老板五五分成。同时她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也做起了老板。但她每天仍会抽出时间陪在这些植物旁边,就像陪伴着自己的孩子。

“我没有父母,天地就是我的父母,你们就是我的孩子,我的爱人,在我采花的时候就来到我身边,我,我,再没有其他人……”

某日她正对着花草喃喃自语时,一位满头银发身穿连衣裙脚踩高跟鞋的幽雅老妇人出现在她的面前。

“小丽……”老妇人并不敢向前,面孔矜持而复杂。

李丽面对眼前的老妇人,突然说不出一句话来。

算一算她已经43岁了,妈妈离开的那年她才6岁,她们37年没有见过了。

这是妈妈吗?她走的时候穿着破旧的围裙,里面是一件庸肿的华雪衫。

这是妈妈吗?她的形象与那个喂猪的农村妇女毫不相干。

她大概是妈妈吧?她的脖颈深处有被烫伤的疤痕。

妈妈走后嫁得很好吧?找了个有钱的男人吧?还会记得您生过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吗?

.……

小丽,妈妈走了37年,单身了37年。前十年是自我渡劫的日子,离开后的第十二年里,也就是你十八岁的时候,我回去找过你,这时妈妈有能力给你一个好的生活了。

从那时起,妈妈一直找你,一直找了25年。

老妇人控制着情绪,低声哽咽、抽泣。

最后两人慢慢靠近,靠近,轻轻地拥抱……

李丽终于相信,花开的时候,你就来看我……喜欢花的人心灵是美的,喜欢笑的人总是招好运。花都开了,一切都会好起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