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07
你为什么而写作呢?
从去年到今年,我一直在问自己这个问题;这个答案至今也还在继续寻找中,在这个寻找的过程中,有一点的心得感受想与你们一起分享。
写作是成长中的输入和输出
村上春树在《1973年的弹子球》里说,“事物必须兼具入口和出口”。在个人成长环境中,输入来源于学校的课本、新华书店、还有同学的书和各种杂志故事会小说;也算是从小“博览群书”,但对应到语文作文上,时好时坏。
这也归于自己只在脑海里想,不去写出来,少了笔上的梳理。看了杜格拉斯《情人》只能说这是一个爱情故事;看了海明威《老人与海》只能说这是一个捕鱼的故事;看了《西游记》只能说这个是一个西天取经的故事;流于表面,不到内涵,当真正要说影响你的是什么,只能说一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当你拿着笔,写在纸上,记录着只言片语,就是一种输出,就是一种写作,记录着那个时刻的成长。
写作是一面镜子,照出了知识的厚度与生命的质量
孔子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写作也有类似的感觉。前段时间,公号差评获得腾讯投资,作为一个靠测评为内容的公号,被传媒圈质疑有“洗稿”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对此他们用了一篇《To be better》的文作为回应,缘起于文回归于文,但文中这样写道:“我们会继续保持这份优秀一路走下去的,总有一天,我们会优秀到你们编不出东西来攻击我们。”
不去评论什么,而反观在中华民国时期,蔡元培通过一篇文认识了才子胡玉縉,后用一份请任信邀请胡到教育部任职,信中用了旧社会时期的用词“渝”,胡回信蔡不严谨,表示抗议,蔡看完抗议信后,大悦;在百忙中提笔给胡回道歉信,承认自己的错误,说清缘由,诚恳有礼,字里行间皆透露出对待批评意见严谨谦恭的态度。后业内人士纷纷称赞蔡的态度。
俗话说,见字如见人;而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诚恳的写作能让你收获到一份回应,通过写作体现你知识的厚度,用严谨的写作表示尊重。
写作让你承认艰苦,并且必须做到刻意练习
《写作法宝》在第一章交往中,讲述了作者威廉与业余作家布洛克医生的小故事,布洛克医生告诉大家“写作其乐无穷”,“写作无需修改”,“当你写不出来的时候,等到感觉好了再写”,“当情绪感到不快时,还要再写吗?他的回答是去钓鱼去散步”。
这一系列的回答,与作者威廉认识的写作大相径庭,他的观点是“写作之于每个人是艰难而孤独的,不是任何时候字如泉涌,”“一个优秀的作家应该反复修改句子稿子,用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当你开始写的时候,必须给自己每天一个计划表,定时完成它,无论情绪好与坏”。
当我开始写作的时候,一开始也是灵感来了,拿起笔一口气几千字,写完特别痛快,到现在回头看的时候,初稿啰嗦、毫无重点、没有结构、口语化,各种毛病,完全没法看;那种感觉激情之后很孤苦,不知道如何去做改变,每天等着灵感来上门;而现在的我,开始每天记录点零零碎碎的生活小事,摘抄鸡汤,收集电影台词,慢慢制定每天写个几百字,刻意练习起来。
王国维曾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第一境为“昨夜西风凋碧树,独立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为“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处”;这三种意境,隐含透露着一种孤独清高的意味,我想写作亦如是,写作看上去有支笔就能写,但写了之后修修改改的孤苦无人诉说,需要反反复复的练习,有目的的联系,才能在灯火阑处,看见它不灭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