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文字是否一下子击中了我?
看那前面的俏姑娘,衣袂飘飘,步履轻摇,黑黑的长发把你的心扉轻撩,你禁不住快速走到她前面,回头一望:杏眼修眉,粉面含春。这时,一只冲动的小手把你的心念扯呀扯个不停,多想问得芳名,求得电话,知晓地址,若能共进晚餐,那才是天遂人愿。
哎呀妈呀,你怎么这么能咂摸人家的心思,被你猜中了。
所以以后有哪位大神,高手向你指点江山,说写文章不需要在意文笔,不需要在意修辞,只需要把意思讲明白就行,你就可以优雅地轻轻地回应一个字:呸.....
你怎么能把自己孩子光溜溜地抱出来呢,怎么着也要给穿件小花袄啊。如果是大姑娘,那更要穿着得体,精心修饰吧?
那些大神高手当然是不屑如此的,因为他们的眼光,见识,思考深度,认知积淀都达到很高境界,和你我俗人岂是一个水平,一个档次?他们不屑套路,不屑花招,是人家都已经“至招无招”,随便往外一扔,拿出来的都是干货。而我等武林小辈,就算毕生心血所学武功,三招之后就没啥新鲜玩意儿了。
所以我们没事的时候,还是多琢磨琢磨,一定要锤炼语言,反复斟酌,这句话是这样说好呢,还是那样说好。一个不想搞好修辞的作者不是好工人。
是不是观点正确,思想深刻,一定就走遍天下无敌手呢?除非你是《新闻联播》,否则,搞得言语无味,面目可憎,谁乐意亲近呢?你是愿意跟一个姿色平平的女孩眉来眼去,还是愿意跟一个秀色可餐的姑娘柔情蜜意呢?
有人说不要这么颜控吧,说不定画皮后面有妖怪呢。这种概率肯定是有的。但是一本书,如果你看到封面就懒得看,还有进一步了解它的欲望吗?
当然浓妆艳抹,格外粉饰也是不好的,不能堆砌了一大堆华丽的词藻而言之无物,内容空洞。
咱们小老百姓儿除了一日三餐,吃喝拉撒以外,过的都是平凡的日子,交往的都是相似的圈子,写出的也都是点点滴滴的心事,不一定有入木三分的剖析,不一定有深入骨髓的见地,更不可能对一些新理论,新概念信手拈来,如果再不锤炼语言,关注文笔,那我们那点儿小见识,小心思就只能被扔在墙角,无人问津了。
那么怎么让我们的文章妙笔生花,人见人爱呢?在这里,我提供两条道儿:
第一,背诵古文古诗词。有人会觉得广泛的大量的阅读是有用的,其实那些可能会拓展你的思路,对于文笔的提高,帮助不大。因为现代文学,都是用白话文写的,而外国文学,则是用白话文翻译的,而白话文和古文比起来,文辞则是天壤之别。文章写得好的人,都是古文底子深厚的人。
第二,多听听相声小品。背诵古文,有益于你的文章气势如虹,行文大方,但有可能会欠缺一点幽默和灵气。多听相声小品笑话,你就会知道,如何使自己的文章挠中读者的痒处。比如赵本山的小品,同样的台词,经过你的嘴里说出来,效果肯定比不上老赵的功力。但是我们可以吸取他们的精华,为自己所用,用得多了,也就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与这个疗法功效互补的是读背民间谚语,歇后语。不要觉得这些东西老土,一旦练习的运用自如,你就会觉得老祖宗的智慧,真的是既俏皮又一针见血。
有料无趣,不乏同好;有料有趣,才是大家;无料无趣,以何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