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散文以“纯文学”的名义

恋上魔都

2018-03-20  本文已影响78人  漂泊的思念

先生大学毕业后一直在上海工作,所以婚后随他一道到上海。

我们的老家是千里之外的河北,初到上海我记得是暑假的时候吧,感觉上海的天很蓝,但是没过几天,就感觉上海的雨水好多,而且是没完没了的那种。

老家下雨,一天?二天?持续一个小时或者几个小时而已?魔都下雨,可以持续三天,五天,半个月,很久不见阳光。

妈妈说,一直下雨一定很凉爽吧?我苦笑,很潮湿啊,越是下雨温度越是高。

魔都这边本地或者外地人,很多说话听不懂,除非普通话,楼下老阿姨,经常会问“饭吃了伐”“侬是大学生啊”,一开始听不懂啊,只会点头说“嗯,啊”“阿姨好”,后来老阿姨总是会和我们说几句普通话夹杂着上海话。

老阿姨喜欢做各种美食,后来很熟悉了,每天上下班,她就在楼下,她说年轻人很辛苦啦。周末的时候遇见,总会送给我们她刚做好的各种美食。

我说,外地人总说上海人怎样怎样的,还好啦。先生说,哪里都有好人啊,各个地方习惯不一样而已。上海人对吃很讲究。和爱面子。

初到魔都的日子感觉太冷清,有时候在家听到外面有人吵架,伸出头看个热闹,无奈听不懂。马路上看见人家围成一团争执的热火朝天,还是听不懂。

初来乍到,去问路有时候也听不懂,对方就换成普通话,有时候问的是年龄稍微大点的老爷爷,看着对方说着生硬的普通话,心里甚是感激。那几年导航还不是太全面。手机地图早就有,后来就自己学看地图,看路标。魔都到处都是小河,很多桥,没有很直的路,因为桥,时高时低。

魔都的路很多都是各个地区的名字,名人的名字,有的很短,看地图,还没走一会就又换了一条路,有的很长,拐了几个弯了,或者是走了很久了,又遇见了那条路。

上海有很多好玩的地方吧,无奈,出门吃不惯这里的饮食,对于超级吃货一枚的我来讲,每次都有些无趣。

我无限的怀念老家的小吃,老家的菜肴。

先生周末的喜欢带我和孩子去吃他发现的美食,每次兴致冲冲的跑去,看到我一撅嘴,就知道又不合口。好几年之后,先生说,这次肯定好吃,好吧,我承认,这家店是在上海遇见最对我口味的店。

魔都的日子冷清,但是井然有序,工作久了,由最初的陌生到熟悉。一个东北的同事说,在上海十几年了,现在回到家乡,反而感觉热情的受不了。

最苦的日子是公公住院那段日子,因为我们也刚刚买房,还没来得及搬家,每天来回跑,医院,工作单位,房东阿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便帮我们接孩子放学,照顾她吃饭,娃娃生病的时候,也是被房东接走照顾;后来公公身体好转,每隔几天,房东阿姨就来接闺女去吃饭。房东家的老奶奶,阿姨,小弟弟,闺女认得一清二楚的。

买了礼物去送给房东阿姨,不接受,说因为家里没有小孩,这么乖巧的女孩甚是喜欢。

房子停当之后,搬家的时候,房东不同意,但是还是搬走了,后来经常和房东联系着。

公公上海住院,需要回家报销,医院没有熟人,老家说让准备什么就准备什么,这边一并提供,看上去冷漠的医生,耐心的提供各种文件,不耐其烦的回答,也许魔都的人民只是表面的冷漠,因为不熟悉。但是内心永远是该做什么就做什么。能帮你就帮你,只要在他的能力范围之内。

魔都,不管你到哪里,纵然人很多,永远都是有次序的排队等待。

因为吃不惯就开始自己做饭,研究各种美食;喜欢热闹,所以结交很多朋友;因为生活,所以努力。

越来越习惯这里了,喜欢这里的秩序井然,这里的安逸,这里的一切,只因我的爱在这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