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客恭敬,细节决定失败 明亮666
吃饭既然是最古老最常见的交往方式,那么该怎么个吃法呢?
恭敬要贯穿于待客的全过程,要落实到每一个细节上。
待客,最大的恭敬就是主随客便。
首先要恭请,要提前商请,有约在先。上门送请帖,上门送请帖,是最常见的方式。请帖一般选用大红纸做得很精美,用笔写或印刷上简洁的文字,说明在何时何处设宴,务请光临。请帖的内容越简洁越好,称呼一定要适宜,要表明与送帖者的关系。请不同的人,要用与其身份相当的称呼,千万不可通用或简称。比如外甥结婚,给舅父送帖,一定要写明称呼“舅父或“舅父大人”,不可按一般客人,写上某某先生。舅父非一般客人,按传统,舅父对外甥有一般的监护权。若是在父母早亡的情况下,那舅父就有义务照管外甥。所以,外甥结婚时,舅父要外外甥披红戴花,其重要性是无可替代的,怎能随便和轻视?对于像舅父这样尊贵的客人,外甥要亲自登门去请,不可托人或带话。否则,就是失礼。有时候,约请的客人,却以某种托词为由,拒绝前来,作为主人,就要检查自己在何处失礼了,寻求补救方法。恭敬,是恭请之后,主人应认真面对的又一礼仪。当客人如约前来时,主人应到宴请处的门口恭敬地等候,以表对客人的欢迎和尊敬。如果客人从大老远的地方,甚至跋山涉水,不辞劳苦,风尘仆仆而来,却不见主人的影子,连别的欢迎也不见,他的热情肯定会有冷落。所以,主人恭候是不能替代的。尽管也可由别人迎客,重大的隆重的宴请,还请有仪仗和礼仪小姐和礼仪先生,但主人一定要亲自恭候客人,才能表明诚意。“耽误客人者,每门让于客。客至寝门,则主人请入为席,然后迎客;客固辞,主人肃客而入,主入门而右,客人入门而左;主人东阶,客就西阶......上于东阶,则先右足;上于西阶,则先左足。”这样的礼仪,的确太繁琐太严格了,在现代社会大可不必再一遵循,但对客人恭候、礼让,也永远是必要的。在现代社会,人们对尊重对真诚的渴望,不是省减了,而是越来越迫切越重视。
等到客人都来齐了,正式的宴会才算开始了。
恭敬,更要表现在每一个细节上。在主人入座后,要先献上茶,谓之茶敬;要献上烟,谓之烟敬;要献上水果谓之果敬;还要尽可能地与客人交谈,谓之话敬。如果客人太多,主人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与之一一详谈,那还要逐次与之寒暄几句,以表热情。否则,客人入席后,主人不予理睬,就容易使客人感到被冷落,“只为吃饭而来”,那就已经失礼了。等到正式上菜上酒时,那就是菜敬和酒敬了。酒菜的丰盛程度,往往被看作是主人对客人敬意的体现。所以,主人一般都尽量地提高饭菜和酒的品味和档次了,以饱客人的口福。在吃饭的过程中,每一次上菜和敬酒都要体现客人优先的原则。
等到客人酒足饭饱之后,最好再赠送一些礼品,以为纪念,谓之物敬。此类礼品以适宜为准。太重主人付出太多,过轻客人会以被看轻,选择富有象征意义的礼品较合适。在客人众多的情况下,纪念品一定要人人有份,不可你有他无,否则,就会有厚此彼之嫌,不仅达不到物敬的目的,反而会在客人中制造矛盾,引起不满。
条件具备的主人,在饭后还可安排客人娱乐、旅游、以增进友情。
在客人离开离开时,主人还要恭送。恭送一般要送到大门。帮客人拿上随身所带的包及相送的礼物,年龄脸大或身体有病或有残废者,还应搀扶,目送客人离去或上车后,主人方可返回。有条件的主人,还可安排用车-送客人回家。
这样,一个完整的待客过程才算圆满完成。总之,只要坚持主随客便的原则,在每一个细节上,都体现恭敬和尊重,就能减省和免除的,只是某些无关紧要的细节,待客的基本原则和精神始终不变。
同样,为客之道也充分体现在恭敬上,客随主便是其遵循的原则。
作为客人,去赴约和赴宴,一定要有约在先,以便对方有所准备。不可作为不速之客,不请自到,让对方感到意外;也不能主人只约一人,客人临时又增加了数人,让主人为难。
登门有礼,应主动问候主人及家人和其他客人,有次序地存放所带礼物,不可散乱。
为客有方,自己来干什么,一定要心中有数。交谈内容有限定:谈什么,是合作商议适宜,还是老朋友叙旧;是求人为己办事,还是介绍他人互相联络感情,都要一一明确。交往的范围要限定;还是同事餐叙;是老乡见面,实在咖啡馆,还是在餐厅;是在办公室,还是在家内,场合不同参加者不同,方式和目的也就不同。交往的时间要限定:是上班时间,还是节假日;是白天,还是在夜晚,时间不同交往的方式和目的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