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28菩提树下成正觉—引言摘抄笔记2

2016-01-28  本文已影响17人  知梦

* 第五讲:居家大德优婆塞。讲在家居士如何修行;如何修持佛法;如何处理好工作与学佛的双重关系;如何能心住非家,以法为家;如何学法,以法为依止处。

* 真正的解脱之路只有这一条,就是建立对佛、法、僧、戒的信仰,对四不坏净的认可与实修,实修就是落实。

* 在家居士听闻“四不坏净”后,还要进修六念法。

* 十善业果报。这部分内容是让大家明白因果的关系,以及行善、行恶与解脱的关系。善恶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因果,这里讲的因果是要与解脱相关的,每个身形展现,不是落在人天福报里。

* 通过经典的学习,会更加的清楚,每天的身口意业的造作,是与我们的解脱息息相关。吃饭,如果不与法相应的在那里吃,或是惯性在那里吃,随着习性在那里吃,这种状态会怎么样!种什么因得什么果,因果报应是丝毫不爽。

* 若是种下有漏的轮回之因,受生死轮回之报,那是再正常不过了。

* 若是对佛、法、僧、戒没有正确的认识,倘若要证得初果、二果、三果、四果,那是不可能的。先得法住,后得涅槃,这是不变的真理。

* 因为我们学要什么?破无明而明生!我们之所以轮回,是因为无明造作。证果圣者之所以不在轮回,那是因为有明,有明生。

* 我们只有对无明有正确认识,才会产生惭愧之心、精进之心,向上之心,努力之心去破除无明,导向于明。

* 修学四不坏净的目的,就是离无明而“明”生。

* 也只有具足三明,才算是真正的达到: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契入到真正的涅槃。

* “心住非家”即心无所住,住在法上。作为一位修行人,对于舍与得是如何抉择的,就是对舍与得如何选择的。我们借助经典的分析,以助在今后的修行路上,或是在修行路上碰到的问题时,如何站在法情的立场上去面对,去处理。正所谓:逆境来时顺境因;人情疏处道情亲;梦里何必争你我;放下身心见乾坤!

* 从修行的角度出发,家就是烦恼,家就是贪嗔痴,家就是我执我见,家就是欲望,家就是我们始终认为有一个“我”在那里生活。

* 所谓的“非家”,就是把现在所生活的环境,包括你的身心,认识清楚,了解清楚。我们从五蕴分析,从六处下手。分析每一蕴:色受想行识都在哪里起的执着,在哪里起的我见,别人在哪个地方伤害了“我”?六根,在根尘相触的时候,在哪一根起了我执我见,外境是如何通过六根而对身心起 作用的,内心的烦恼起伏是从哪一根上来的?实际上也就是让大家认清自己,了解自己,所谓的这个自己,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 我们在修学的过程中,始终把握的是:自己内在的问题解决了没有?这是核心。

* 自己心里一定要清楚:你的烦恼止息没有!贪嗔痴止息没有!

* 一定要清楚:自己的问题没解决,别人给你戴再高的帽子,对于你的解脱,都是没有任何的助益,反而起到巩固“我执”的作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