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爷写作特训营

碎片化时代,该怎样进行知识管理?(二)

2017-09-24  本文已影响8人  曼草

办公司有个同事小杨,最近觉得自己工作效率很低,他就去学习时间管理,关注了几个时间管理大咖的公众号,又报名了几个时间管理的在线课。

后来他发现,有的大咖建议纪录自己的每一分钟,有的大咖建议把一件事儿重复一万小时,有人说要记晨间日记,有人说要把任何物品分门别类收纳好,有的文章崇尚早起,有的说管理实践不如管理精力。每个都说得言之灼灼,特别有道理的样子。

小杨就开始行动起来,4点半就起床,写晨间日记,下载了若干个软件,看哪个更好用,并且努力纪录自己的每一分钟,结果你肯定能猜到,他坚持了一个多月就放弃了。

然后他来问我,是不是我毅力不够?

天哪,你能坚持一个多月,毅力够好的了!

02

因为这根本不是毅力的问题呀!每一种方法都有它对应的方法和适用的条件,也即每种方法都有它的前因后果和适用边界。

你听到一个方法,没有思考,直接拿来用,会发现很难用上,有些用上了呢,也不是享受,而是苦不堪言地忍受,得咬牙坚持,坚持的结果一定是坚持不住,最后就是导致对自己的评价很低。

很多信息都是只讲观点,而不讲原因,这就是碎片化。它只告诉你观点是什么,但又不告诉你有没有其他的观点,其实,适用条件因人而异,对不同的人,投入产出比相差很大,碎片化信息就具有这些特点。

碎片化信息不是知识,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呢?

举个栗子。

一天要喝八杯水,这是信息。

一本医学专著里写,在肾功能没有问题的前提下,一位成年人,一天喝两千毫升的水对身体有益,这是就是知识。

你会发现,知识是有上下文的,也即有前因后果的,有适用条件。喝八杯水对身体有益是前因后果,肾功能没有问题这是适用条件。

总体来说,知识比较结构化、比较清晰、具备可证伪性,鼓励受众自己判断;而现在在网上看到的,订阅号、朋友圈多是信息,缺少上下文,胜在简单粗暴,鼓励受众直接接受。

想想看,是“一天要喝八杯水”更容易传播?还是2000毫升更容易传播?

网上传播最快的都是信息,都是严重缺乏上下文的。

03

那缺乏上下文该怎么办呢?

一种思路就是要去看书,少看手机,呵呵。

一种思路是,一切有关于学习的,要反求诸己。就是不抱怨学习素材,不说网络文章不好,而是提升对自己的要求,提升知识管理的能力,我们给它添加上下文。那么,具体的做法是怎么样的呢?

就是去追问信息的前因后果,追问信息的适用边界。

比如,追问前因后果,以喝水为例:

每天喝多少水,这事儿对我有多重要呢?要喝八杯水的原因是什么呢?这么做了对我有什么好处呢?不这么做,对我有什么坏处呢?

追问适用边界:要做到一天喝八杯水,得具备哪些条件?关于一天喝多少水,有不一样的说法吗?我能否搜索一下其他专家怎么说的?不同说法的区别是什么?

这是知识管理的第二招,关于前因后果和适用条件的问题你学会了吗?

还需要更多知识,请关注“拆书学习”公众号,回复“前因后果”即可。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