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传承 | 走进小海螺班,品味《声律启蒙》(7.6)

2019-07-06  本文已影响0人  青岛中学海螺教室

2019年7月5日,青岛中学小海螺班期末展演——走进《声律启蒙》圆满结束。

《声律启蒙》是一本训练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它和青岛中学小海螺班有着怎么样的故事呢?这要从我们的二年级说起。十个月前,我来到小海螺班,负责融合课程中语文学科的部分。在向诸位老师请教诵读的过程中,我的师姐严程老师和彩虹鱼班的丁一老师一再推荐《声律启蒙》,我迅速翻阅,颇为喜爱,便决定尝试将它作为海螺班晨诵的主要内容之一,曲老师也表示大力的支持和鼓励。海螺班和《声律启蒙》的故事就此开启。

《声律启蒙》的作者是车万育,湖南邵阳人。他从小就聪慧过人,而且勤于读书,科考极为顺利,于康熙二年(1663年)中举,康熙三年(1664年)中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改户部给事中。据《宝庆府志》记载,“性刚直,声震天下,至性纯笃,学问赅博,善书法,所藏明代墨迹最富。”可见车万育是清初较负盛名的学者,《声律启蒙》便是他的代表作品。

《声律启蒙》按韵分编,内容上广泛涉及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纵贯古今,横跨八荒,可谓是包罗万象。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甚至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非常适合孩子诵读。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等基础方面的训练以及历史典故的学习和文学素养的熏陶。

个人认为,《声律启蒙》既是诗、是词,也是骈文,既有绝句般的五言、七言相对,又有三五言参差不齐的长短句,还有典型骈文的“四六”句式。学习《声律启蒙》,就小处而言,可以为学习诗词、古文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就大处而言,可以为继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髓贡献力量。

在教学之初,我不无担忧,因为《声律启蒙》中有不少生僻字,还有一些通假字,这对二年级的孩子来说会不会难以接受呢?但实际情况是,孩子们不仅不害怕退缩,而且很感兴趣。比如,晨曦引以为豪的一件事是,他曾用“钟鼓响摐摐”的“摐”字难倒了一位资历甚深的老教师。可见孩子们在“攻克”生字中获得的满满的成就感,但我也及时提醒他以后对待师长要谦虚一些,不能太过得意哈。既然生字不成问题,就为诵读扫除了一大障碍。从一开始带着孩子们一字一字、一句一句地读,到后来他们可以自己尝试着连起来读,加上节奏、语气的变换,感觉越来越好。只要用心去体会和感悟,语气和情感必定自然而生。我们集体的诵读方式是每周三四天抽出几分钟的时间作为晨诵内容的一部分。对于能否记诵下来,并不做强制要求。一则《声律启蒙》有一定难度,而且日积月累会越来越多,不免显得纷繁复杂。二则我希望的是孩子们能够真正地把它读进心里去,去想象那种美好的画面,体验那种美好的感觉,把诵读当作一种享受,而不是负担。三则最好的记诵效果应该是熟读成诵以致烂熟于心,而不是干巴巴地背诵字句。

诵读是低年级孩子的基础能力,但我觉得这样还不够。因为《声律启蒙》的内容广博赅备,如果弃置一旁,甚为可惜。既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于是,我慢慢尝试将声律启蒙涉及到的文学知识尽量以一种既有趣又严谨的方式分享给孩子们。

《声律启蒙》最明显的写法就是对仗,而且相对的词句或是近义,或是反义,如果都不是,也必是属于同一类。如此,我们便经常去分析一些近义词和反义词,而且可以根据规律进行推测,比如以“贫对富”推测“塞对通”,以“茶对酒”推测“赋对诗”。而且,无论近义、反义,或仅是同类,前后词的词性总是一致的。根据规律,我们又经常分析一些较难的词是名词、动词还是形容词呢。比如,从“衔泥”推测“课蜜”,从“身披”推测“手擘”等。

因为《声律启蒙》是文言文,所以其中有很多古今字形、字义的演变,比如“疎慵”的“疎”、“客路”的“客”、“刺股”的“股”等。还有一系列的修辞手法,比如“额下现一弯新月”、“晚霞舒锦绣”、“霜菊瘦、雨梅肥”、“窗前莺并语”等比喻和拟人等修辞的运用。这些本来都是一些纯学科的东西,但是孩子们每次都能自己主动去发现,并把这些发现作为一种挑战。于是,大家对于这些基本的语法知识可以说是耳濡目染了。

当然,最让孩子们感兴趣的还不是这些,而是书中旁征博引的各种典故。车万育是清代大儒,各种典故随手拈来。比如“颜巷陋,阮途穷”,通过这六个字我们了解到颜回和阮籍的故事。孩子们非常喜欢他们,所以“颜回”、“阮籍”不再是简单的四个字,而是有情有义的血肉之躯。尤其是阮籍,得到大家广泛的深度喜爱。于是,那个经常驾车闲逛到了路尽头就下车痛哭、遇到世俗卑劣之人必以白眼瞪之、为避圣意连醉两月的形象经常出现在孩子们的嘴边。又如“手擘蟹獒从毕卓,身披鹤氅自王恭”,孩子们也非常喜欢那个酷爱喝酒、吃螃蟹的“大吃货”毕卓和那个一身神仙气质的“高冷男神”王恭。另外,还有一些神奇的典故如“宋宗鸡”和“黄耳”狗……于是,看似枯燥、生硬的文言词汇,彰显出有趣、俏皮的文学意味。

通过《声律启蒙》,我们可以发散很多的思维,比如,对于“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这句中的“青铜”,到底是青铜剑还是青铜镜呢?孩子们的想法颇为精彩。有的认为是青铜镜,因为这个人看到了自己两鬓斑白,感到很害羞。有的认为是青铜剑,因为这个人比较老应该不会照镜子,他感到羞愧是因为壮志未酬。无论对错,都是独立的思考,都是思想的火花!又如“鬓皤对眉绿”中的“绿”,是绿色吗?天呐,古人不会染绿色的眉毛这么“变态”吧!当然不是。“绿”字在古代还有黑色的意思。而且,根据“皤”字为白色之意也可推出“皤”、“绿”二字为反义,进行验证。所以“眉绿”原来指的是黑色的眉毛,也就符合常态了……所以,对于《声律启蒙》的教学,已远远不止是诵读,而是更多更多。

声律启蒙文辞优美、对仗工整,蒋允焄在序中称其“备极宏博,用谐声律,以鸣当代之盛,岂不休哉!”评价甚高。但是“尽信书不如无书”,对于这样一部世代传诵的经典之作,我们也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比如“分金齐鲍叔,奉璧蔺相如”这句,我就直言这句对得不好,并且让孩子们说出哪里不好。滢如很快就揭晓了答案,因为“齐鲍叔”的“齐”是一个字,表示国家,“鲍叔”是两个字,表示人。而后面的“蔺相如”是三个字,表示人。这样的话前后的词性就不一致了。又如“张俊曾为槐树赋,杜陵不作海棠诗”的“为”字,应该读平声还是去声呢?若读平声,则“为”为动词,与“作”同为“写作”之意,“槐树赋”应加书名号。若读去声,则“为”为介词,即为槐树作赋之意,李鸣作注的中华书局版《声律启蒙》即读去声。就文义而言,两种读法皆可。但就词性而言,我认为读平声更为合适,所以我鼓励孩子们在了解两种不同读法的前提下把这里的“为”字统一读作平声。

对于传统文化的态度,原则上应该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虽然所谓的精华和糟粕不一定能明确地割离开来,但是对一些封建时代的思想行为我们终究要抱着警惕的意识,尤其是跟孩子们讲解的时候。比如“去妇因探邻舍枣,出妻为种后园葵”这句,为了这么点的小事就离婚,这不是神经病吗?但是车万育作为封建礼教的信奉者,不仅不会对这种休妻的行为感到不满,甚至可能有赞许之意。这要怎么跟孩子们讲清楚呢?现在的阶段肯定讲不清楚啊,于是我只能轻描淡写地带过了。但是仍然提醒孩子们,这种做法虽然我们不能理解、不能赞同,甚至觉得不可思议,但在古代并不少见。又如“读书甘刺股”,苏秦的苦读向来被人津津乐道,奉为佳话,但是我们现在倡导的是要让孩子自由成长,快乐学习,所以这句就显得不合时宜。当然,我在讲解的过程中也会提醒孩子们知道这件事就行了,古代的情况跟我们现在有很大不同,所以不要觉得这种事很奇怪,但当然也一定不要去效仿。所幸在《声律启蒙》中这种取向不良的说教为数不多,更多的是浓浓的文学气息。

对于《声律启蒙》的教学,慢慢地成为了海螺班的特色课程,能够保证每周两节左右的课时量和一节左右的诵读量。对于各种知识、典故、思辨等的“输入”,算是够浩大的了。那么,孩子们的“输出”情况如何呢?整体而言,让人欣慰的是,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很喜欢和期待《声律启蒙》课,有些习惯早起的孩子如琳洋、则成,经常把脱口而出的句子作为晨练的“项目”之一。更让人欣慰的是,所有的孩子对于诗词、古文的熟悉感和节奏感越来越好,很愿意读,也很享受读,一旦学有所得,融汇所学,就会喜不自胜。静萱会在游玩时用《声律启蒙》的句子描绘看到的景色,甚至特意把《声律启蒙》的选段作为自己参加比赛的朗诵节目,浓浓的古风清韵显得别出心裁,独树一帜。最让人欣慰的是,有的孩子古文功底飞速上升,比如轩烨,既能写出像模像样的七言绝句,又能写出笔力深厚的小古文,着实让人惊叹!

临近期末,我和曲老师决定将我们的特色课程展示给大家,也给孩子们提供一个表现自我的舞台,更好地实现我们最后一个主题“多样表达”的领域目标。于是,我们先从“颜巷陋,阮途穷”、“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手擘蟹獒从毕卓,身披鹤氅自王恭”、“苏武牧羊,雪屡餐于北海;庄周活鲋,水必决与西江”、“三弄笛,一围棋”、“张骏曾为槐树赋,杜陵不作海棠诗”这些句子中选取颜回和阮籍、屈原和渔父、毕卓和王恭、苏武和庄周、王子猷和桓子野、张骏和杜甫这些片段作为演出的主要内容。然后开始征集台词,很多小海螺都很用心地写出了自己的理解、想法和想象。尤其是轩烨,不仅解读深刻,而且妙趣横生。在此基础上,我跟曲老师进行整理、补充和润色,一步步地完成了编剧和导演工作。为了尽可能做到多样表达,我们商定了诵读、吟唱和情景剧三种方式,彼此交融,相辅相成。在不到一周的排练时间内,所有的孩子都很给力,认认真真地理解、体会自己饰演的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慢慢进入角色,甚至直接以剧中人物相称,饶有趣味。

经典传承 | 走进小海螺班,品味《声律启蒙》(7.6) 经典传承 | 走进小海螺班,品味《声律启蒙》(7.6) 经典传承 | 走进小海螺班,品味《声律启蒙》(7.6) 经典传承 | 走进小海螺班,品味《声律启蒙》(7.6) 经典传承 | 走进小海螺班,品味《声律启蒙》(7.6) 经典传承 | 走进小海螺班,品味《声律启蒙》(7.6) 经典传承 | 走进小海螺班,品味《声律启蒙》(7.6) 经典传承 | 走进小海螺班,品味《声律启蒙》(7.6) 经典传承 | 走进小海螺班,品味《声律启蒙》(7.6) 经典传承 | 走进小海螺班,品味《声律启蒙》(7.6) 经典传承 | 走进小海螺班,品味《声律启蒙》(7.6) 经典传承 | 走进小海螺班,品味《声律启蒙》(7.6) 经典传承 | 走进小海螺班,品味《声律启蒙》(7.6) 经典传承 | 走进小海螺班,品味《声律启蒙》(7.6) 经典传承 | 走进小海螺班,品味《声律启蒙》(7.6) 经典传承 | 走进小海螺班,品味《声律启蒙》(7.6) 经典传承 | 走进小海螺班,品味《声律启蒙》(7.6) 经典传承 | 走进小海螺班,品味《声律启蒙》(7.6)

一切准备就绪,我们在7月5日这一天进行展演,邀请海螺班全体家长前来观赏。我们的家长也是非常给力,从开始排练就积极着手准备各种道具。尤其是妍柔妈妈给妍柔准备的长长的胡须,贴上去简直惟妙惟肖。演出当天,大多数家长都专门请假,欣然前来,让人深为感动和感谢。当然,孩子们的演出也是非常精彩。滢如的颜回一身君子之气;轩烨的阮籍尽显猖狂之态。菁宸的屈原饱含深情和悲愤;欣瑜的渔父充满悲伤和无奈。妍柔的毕卓活像一个豪迈不羁的吃货;静萱的王恭宛若一个气质脱俗的神仙。子琪的苏武义愤填膺,心系祖国;则成的庄周侃侃而谈,泰然自若。珈民的王子猷意气风发,气度不凡;琳洋的桓子野笛艺超群,风度翩翩。晨曦的张骏深情款款,娓娓道来;昱丞的杜甫尊老爱亲,真情流露。最后,在《经典咏流传》的悠悠旋律中,演出圆满结束。非常感谢各位家长和孩子们的积极支持、用心付出和不懈努力!尤其要感谢妍柔妈妈陈欲晓女士提供的服装支持和则成妈妈徐和女士提供的摄影支持!

经典传承 | 走进小海螺班,品味《声律启蒙》(7.6) 经典传承 | 走进小海螺班,品味《声律启蒙》(7.6) 经典传承 | 走进小海螺班,品味《声律启蒙》(7.6) 经典传承 | 走进小海螺班,品味《声律启蒙》(7.6) 经典传承 | 走进小海螺班,品味《声律启蒙》(7.6) 经典传承 | 走进小海螺班,品味《声律启蒙》(7.6) 经典传承 | 走进小海螺班,品味《声律启蒙》(7.6) 经典传承 | 走进小海螺班,品味《声律启蒙》(7.6) 经典传承 | 走进小海螺班,品味《声律启蒙》(7.6) 经典传承 | 走进小海螺班,品味《声律启蒙》(7.6) 经典传承 | 走进小海螺班,品味《声律启蒙》(7.6) 经典传承 | 走进小海螺班,品味《声律启蒙》(7.6) 经典传承 | 走进小海螺班,品味《声律启蒙》(7.6)

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史,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而且源远流长,每一个华夏子孙都应该肩负起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声律启蒙》虽然只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冰山一角,但它好比一扇通往世外桃源的大门,徐徐前行,慢慢滋养,春风细雨,潜移默化,对孩子的启蒙阶段尤为重要。愿海螺班所有的孩子都能一点点地将《声律启蒙》融入心里去,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文化品位和道德修养,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