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感动和疑惑
到了晚上,很多概念和理论都稍显模糊,唯一深刻的感受就是:好的教育都源于对学生的深爱和对教育事业的热情与坚持。
从陈博士的第一个问题“我为什么要致力于教育的研究?”提出,我就有所触动。她的回答很朴素却让我很感动。感动于她对孩子的那份深深的关怀和对教育理想的追求。我也在问自己“我为什么要当个老师?”曾经的我认为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艺术,更多的时候能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培养他们的审美,让孩子慢慢学会欣赏生活的美好,感知世界的多彩,从而去丰富他们的生命。
但现在的我回首从教这么多年来,在不知不觉中逐渐成了不断灌输知识的教书匠。课堂上更多的是知识点的学习和文本的解读。少了情感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
我想我迫切要改变的是:从此刻起,我要发自内心地去关注每一个孩子,倾听他们的心声,帮助他们找到自己学习的节奏。
尊重学生主体性,我们说的很多,做的也不少,比如老师少说精讲,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最后我们发现参与课堂的依旧是那些学习能力强的,仍有部分学生没能参与课堂或被边缘化,仍然不能保障所有学生的学习权。
为了完成课程任务,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办法慢下来,即使意识到孩子的学习困难,有时候也不知如何帮助他提高学习力。
但现在我才意识到,其实是我的问题。我还不够柔软,坦诚地去面对学生。我只用一种视角去看待每个学生,只用一种标准去衡量所有学生。对他们少了包容与发自内心的尊重,没有真正平等地去对待他们。我应该用赞叹的目光去看每个孩子,发现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倾听他们的心声,帮助他们成为真正的自己。
1•用心地去观察他们。学习前他们是忐忑的还是轻松的。很多时候,面对未知,我们都是担心,害怕的,所以作为老师,我该稳定他们的情绪,给他们自信。
2•学习过程中,善于捕捉他们的亮点和注重他们独特的见解,绝不用标准化答案限制他们的思维。
3•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需求,切实帮助孩子拜托学习困难。
4•帮助学生建立平等的学习关系,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拥有学习权,每个人都参与学习。
5•落实孩子的学习成果。让他们找到自己学习的方法和节奏。
最后我还是有疑惑的,三天的培训真的能帮助我们走向深度学习吗?课堂上具体该如何实行“倾听”呢?为了共创课堂的“和而不同的交响”该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呢?或许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能更深刻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但该如何切实解决这些问题,在课堂上怎么操作应该是大家都更想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