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证经济将在知识付费领域全面开花
知识付费领域从2016年的风口至今已经走过两年时间。如今的知识付费领域是全面开花。付费类平台从开始时的几家,发展到如今的成百上千家。竞争激烈犹如当年的千团大战。继得到APP、喜马拉雅之后,知乎微博等大型知识流量平台也加入战局。随着越来越多的平台开启知识付费模式,优质内容生产者正在成为各大平台争夺的对象。可惜随着平台的增多,内容同质化越来越严重,质量也参差不齐。大量用户在付费之后的体验是,大量的内容生产者在贩卖的是焦虑,是阴谋论以博取用户的好奇心。知识付费也在今年走上了拐点,用户流失,而过度营销正在给知识付费领域蒙上虚假的阴影。
平台为了获取用户,过度包装作者,过度营销。这给用户带来一种欺骗的感觉,营销层面的包装与内容质量严重不符。如今的知识付费领域流量正在向头部平台靠拢。一些小的平台,没有用户沉淀的平台正在加速走上死亡边缘。难道知识付费的风口过去了吗?
来自通证的回答是,刚刚开始。
知识付费存在的二元悖论,是先阅读还是先付费的问题。假设用户在付费之后再阅读,那么中间存在着营销欺骗性的行为。而在内容阅读之后再付费情况下,这样的模式面临的是无费可收问题。
至于阅读后再收费的模式,微信公众号,微博都有实践。在文章尾部的打赏按钮,就是这一模式的产物。但对于内容生产者来说,打赏的收入不足以维持内容生产团队的开销。所以这一模式注定失败。
通证经济的出现给知识付费带来新的希望。通证经济的加入,使得知识付费可以在阅读之后,再对内容进行投票,而投票出去的是Token。在这方面可以杜绝过度营销带来的欺骗性。
如今我们看到支点、币乎等平台正在做这样的尝试。但两者之间的通证模型不同造就的结果也不一样。币乎的通证模型设计是锁仓权重计算收益,这导致一个严重的问题,用户不去在意内容质量,而在意内容生产者的锁仓数量。通过锁仓量给予点赞。这一模式导致严重的问题是,用户不再关心内容质量,不关心内容。币乎正在成为资本游戏。而不是触及知识付费领域的核心,内容。
支点却在改进这一弊端。在支点上更倾向与用户对内容的判断,而不是对作者锁仓权重作为判断。当然这两个平台仅仅是通证在知识付费上探索。未来随着通证型付费平台向币圈外围扩展,更多的平台将会采用通证模型的模式。如今知识付费平台的融资遇冷,在这一领域的创业者必然将目光投向通证经济领域。而如今通证在知识领域的成功则会吸引更多的创业者。
未来一段时间我们将会看到通证在知识付费领域全面开花。传统的付费模式时代或将终结。至此我们又看到通证经济在对于业务改造方面的潜力。
好了,关于知识付费的话题今天就聊到这里。
如果喜欢我们的观点请点击关注。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