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语文课程中心简书佳作集散地读书

写作,就是一种寻找 ——答《润》杂志问(001)

2019-05-06  本文已影响8人  鲁麟文薮

【注】本文系十多年前发表的。最近几年,我的有关想法已经发生了改变。另,当时,我是以我的原名接受采访的,现在,我只将我的名字改成了现在的笔名。至于我的原名是什么,有缘者自然知道,我就不讲了。

作家简介:鲁麟,1964年生于江苏兴化。作家、著名文学评论家、教育学者。以对话体文学评论在文学界独树一帜。从事二十年基础教育工作,曾被著名教育家、民进中央副主席、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朱永新赞誉为中国教育写作第一人。有长篇小说、文学评论、教育类著作十余种面世。

 

 写作,就是一种寻找

——答《润》杂志问

请简单地描述一下自己。

鲁麟(以下简称鲁):一个行走于教育与文学之间的教育工作者与文学人士。“我抓住了两个世界”。

对你影响最大的一段生活经历?

鲁:童年和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对我的一生都有影响。其心态、家境、少年时代的生活体验、家教、家族故事,到现在都还在影响着我。那时候,我们在乡下,走过了一段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历程。

但我们这一代,参与社会的程度不及上一代作家。那一场政治风暴与知识青年的下乡运动,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与亲历了这些历史的那一代比,在某种程度上,我们的思想与精神显得苍白了点。

您从什么时候对文学产生兴趣的?是受到哪个人(或哪件事)的影响?

鲁:我天性里似乎就对文学有着特别的敏感。这里面,来自于家庭的影响要大些。我祖父是办私塾的,虽然我没有见过他,但他的藏书,我都一一通读了。我父亲多才多艺,棋琴书画,几乎全拿得起来。此外,他还是一个书虫,抓到什么书就看什么书。这些,都影响了我,直至今日。

第一篇作品是什么时候发表的?还记得当时的情形吗?

鲁:第一篇作品,严格地说起来,是大学毕业那一年,我的两篇散文被收进《大学生散文选》。但尴尬的是,因为出版周期的问题,我拿到样书的时候,已经不是大学生而是一个乡村教师了。因为这一层尴尬,就没有了太多的激动。当时,有个老教师,看到了这篇文章,说了句,他一个晚上可以写出十篇这样的文章,同样让我的成功感消失得无影无踪。当然,这组作品中的第一篇《生命册》已经在我读大学时发表过,是在《扬州师院报》上发表的,且得了大奖。和我一起得大奖的,还有著名作家毕飞宇。当时,他得的是一等奖。唯一的。我得的是二等奖。说实在的,那次获奖情况,我历历在目。为了评奖,我们大学搞了一次作品朗诵会。我的《生命册》被一男一女两个大学生在舞台上配乐朗诵,在学校引起了很大反响。我当时在外地实习,得到通知,特地回来参加了这次作品朗诵会。这是一次美的历程。坦率说,《生命册》在当时我的大学里,热过一阵子,很多人都知道。我也因此成了当时的学校名人。当然,也是这一次,让我明白了得奖背后的许许多多。从此,我对作品得奖,并再也没有多少热情与冲动。写与不写,是自己的事;得奖与否,是别人掌握的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