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司的2020重磅改革
这个公司的董事长入选了这次深圳40年40人名单。 里面总共就两家医疗公司上榜。
今年开始这个公司实行国际国内合并。也就是董事长坚持要把国内的运作模式和打法应用到国际市场。 国内的管理层也会直接参与到国际市场的渠道调整和管理,一对一帮扶,比如国内西南区和亚太区结盟。
我不能理解董事长的做法。因为中国企业出海做的好的公司传统行业有华为,互联网行业有抖音,这些全球化做的比较出色的公司都是本土化做的好。 但是完全照搬国内这种激进的打法,真的就适合国外的生存法则吗?
给海外常驻的销售带来的最直接的影响:
1. 手里的议价权变小了。 以前可能每个订单都能根据需要申请特价支持代理商,但是现在基本实行全部统一价格,想要申请特价难度很大。
2. 团队架构调整。比如目前三条主营产线,以前产线销售经理底下配个本地产品专员/临床,但是现在产线销售经理下面还要招聘本地销售还不止一个配额,底下可能要管6-7个本地销售。
3. 对渠道划分的要求更高。比如边缘产品输液泵一年要做20万美金在菲律宾, 以前可以找四个代理商完成,现在强制性要求必须只能找一个签20万美金的代理商。
4. 个人情绪。国内的那帮家伙觉得他们很牛。 有董事长的支持,谁敢说不配合不想拥抱变革。一会儿要求这个报告,一会儿那个插一手,除了做好本职销售工作,应付国内的这帮家伙也没个消停的。国内也放话说了, 这个合并的政策也许会导致海外市场销售放缓,但是国内这未来几年的业绩也能填补上。
董事长说了这是一条改革的红线,所有人都必须配合。
从海外代理商的角度:
1. 我一个代理商,你们厂家现在计划招这么多销售,还总是先比我知道商机。 这是很被动的一件事。
2. 在菲律宾稍微有点规模的代理商都不愿意做二级代理,除非你是垄断市场的产品。 可惜,你还不是。 随意,我也可以换了你。
3. 如果签约了你家的IVD产品,我就不能做同类竞品,这意味着我要失去低端市场,或者放弃高端市场。或者签约了你的监护仪,你们同时就要求我去推你的这条产线上的其他延伸产品,比如灯床塔,腹腔镜,输注泵。这逼迫着我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做库存,以及人力和资源去做这些附带产品的市场推广。
达叔点评:
从大逻辑上来说肯定不对的,因地制宜,国外市场本地化时所有国际大公司的通用做法,顺之则成,逆之则败。
从两个角度分析: 人事,财务。
要么是董事长对负责海外的团队的老大不满意,短期内用国内团队和规则来刺激海外团队,借机调整,促进人员流动。
要么是从财务角度,借机收权,提高利润表,弄漂亮报表,拉高股票。
代理商多有多的好处,少有少的好处,都能利用好,努力配合总部搞改革。
同时如果由于坚决执行这个变革导致海外销售放缓,既然有这个预期,那就趁机在菲律宾做有利于自己的渠道调整,以拖待变,放缓也能承受,这是典型的吹牛,放缓多少能承受?量变会发生质变,肯定有不能承受的拐点。
给你手底下多招人,可以看作坏事,但玩的好的,可以变成更大的好事。 找一个愿意出钱和配合你的平台商,然后用自己手底下7个销售负责几个大城市,平台商负责商务,你的话语权和赚钱空间会大很多,是好事。
你手里有权力,对方和你合作,既然要弄一个大代理商,就好好利用这个机会。 手下的人都是给你干活的,6-7个本地销售,差不多也够了。
每个变革,都要多看积极面,多想着自己怎么利用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