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人是如何“占领”东南亚的?

文字:焦叔 | 制图:孙绿 | 编辑:大绿
来自公众号:地球知识局。ID:diqiuzhishiju
(⊙_⊙)
南洋华人人数众多,已经成为了海外华人势力的重要一支。但这些人今天的势力,却和大胡建省密不可分……

在很多有福建人聚落的东南亚地区,至今还保留着一种叫做“送王船”的祭祀活动。被点燃的“王船”在火海中噼啪作响,让人联想起福船在穿越狂风巨浪中的场景。

在古代的航海技术下,穿越海洋往往意味着可能有去无回。波涛汹涌的海面对于当年的冒险者来说,正如穿行火海一般。航海这种富贵险中求的活动,在福建人“下南洋”的过程中达到了巅峰。

风暴幸存者的后裔如今仍然聚集在异乡的土地上,用数百年来熟悉的乡音和闽南人特有的习俗纪念着逝去的先辈。
海者,闽人之田也
福建省简称闽,位于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全省地形以山地为主,丘陵山地面积约占土地总面积的90%。
沿海河流短促
平原更是稀缺

同时,福建地跨中、南亚热带,两个地带的代表性土壤分别是不适宜粮食种植的红壤和赤红壤。
其实亚热带还可以再细分为
北、中、南亚热带

清道光闽浙总督赵慎珍有云:“漳泉诸府,负山环海,田少民多,出米不敷民食”。
但是福建具有广阔且曲折的海岸线,北起福鼎的沙埕南至诏安的洋林,长达3324公里,仅次于广东省。
海岸线曲折,港口亦众多

优良的港口条件和拥挤贫瘠的耕地,使得此地居民不得不下海讨生活。
1850年九龙江口油画

从唐朝开始,中国东南沿海兴起僧人海外求经,僧人和部分商人开始了探索南洋。到了唐末,黄巢之乱祸及东南沿海,沿岸居民为了躲避战乱纷纷逃亡南洋。阿拉伯航海家马苏提在经过苏门答腊岛时就已经发现部分华人的定据点。
这个别说不认识

到了宋朝,中国经济重心转移到南部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发生急剧变化,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充分发展。
在繁荣的经济之外,土地兼并现象严重,中国人口急剧增长。面对粮食压力,福建的人民只能下南洋求生活。
移民规模疯狂增长,促进了东南沿海的造船业发展;良好的船只又能带走更多移民,南下讨生活的福建人便越来越多。
福建泉州也由此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现存最早的清真寺就在泉州,建于宋朝)
南宋主要对外港口

移民的主力是商人和失地的农民。闽南地区的商旅利用技术优势,掀起了南洋贸易和移民的高潮。大量的剩余人口就作为普通劳动力和技术人员,随着商船队进入南洋地区。
这些人有的后来又随季风回国,也有的干脆常年居住当地。由于移民女性较少,华人便逐渐与当地土著通婚,其后代逐渐成为了当地华人的组成部分。
向东南亚各处扩散

宋亡元兴,蒲寿庚叛宋降元,在泉州城内大杀赵宋宗室。蒲氏家族受到元朝嘉奖,泉州在元朝也依旧为重要通商港口,延续着往日的繁荣。
摩洛哥大旅行家伊本·白图泰来到泉州时,记载道到“该城的港口是世界大港之一,甚至是最大的港口。我们看到港内停有大艟克约百艘,小船多的无数”。
伊本·白图
泰摩洛哥的穆斯林学者
公认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旅行家之一

海滨民众,入海从盗
明朝开始了绵延两朝的海禁,福建人的南下之路越来越窄。最后的高潮是郑和下西洋时,大批福建人跟随船队到达南洋地区。很多酋长和国王招纳这些移民中有文化的人作为幕僚,后来有的人还成为了国王。
《名山藏》记载:“今王为闽人,随郑和至留其国者。其府旁有中国碑,王有金印一,上篆文作兽形,云是永乐中所赐。”这个人叫张燮,这件事在《东西洋考》《明史》都有同样的记载。
郑和下西洋

从明朝中叶至清朝嘉靖时代,中国的生产力始终领先于周边地区,福建的走私商因此常游行于各国之间。
走私生意获利颇丰,民间自然冒着违法的风险从事贸易。《明史》记载:土人以珠与华人市易,大者利数十倍。
利用政策松紧大搞走私
媷大明朝廷的羊毛

隆庆皇帝(明穆宗)宣布解除海禁后,民间私人的海外贸易又迅速达到了一个新高峰。
明穆宗

来自于欧洲的殖民者大批利用勤奋且廉价的华工开发殖民地。于是在南洋的福建籍华人人口逐渐达到十万以上,并形成了极具乡土特色的华人聚集区。
明清的海禁政策在某方面来说属于“逼良为娼”,让失去土地的农民和失业的手工业者无法投身于商业与渔业(回家就杀头),不得不投靠海盗或者偷渡下南洋求生活。
比较一下
海禁后中国人的海洋冒险事业
完全无法和环球而来的欧洲人相比

在这些福建海盗中
郑氏家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点击下图即可打开

福建的移民规模起起伏伏,却以鸦片战争之后为最多,只不过这时期的移民不再是以移民南洋为主了。
清中后期,土豆在中国安家落户。粮食产量的暴增引发了中国人口的爆炸增长,从一亿直接增长到三亿。但国内的市场根本无法吸收那么多的剩余劳动力。
于是在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在中国招收大量“契约工人”。而最早的“猪仔馆”便设在厦门。苦力贸易导致500万“契约工人”被贩卖到世界各地。
华人劳工

甚至还有远渡重洋到南美洲的

除了普通的偷渡和“契约工人”,移民潮中还有一种组织形式是集体农垦移民。19世纪,在马来西亚有一片地域被世界称为“新福州”,这里最初的居民是由参加过戊戌变法的福州集体移民。
闽清举人黄乃裳参与戊戌维新失败后
带着几个亲人来到英属砂拉越
开始实施他的宏大觅地拓荒计划

福州人在这里开辟农田、建立华人学校、完善基础设施。华人见证了这片土地由荒芜到如今的马来西亚的重要城市诗巫。如今在这里的华裔中百分之八十都是福州人,甚至还有一座福州博物馆。
1900年到达诗巫的中国移民

华人移民重镇不止新福州

所以你可以猜一下,这里的土著人说汉语是说普通话还是闽南语?
梦回千里,夜夜旧时庭
随着福建籍华人人数的增长,福建籍华人社区也就随之形成。
华人社团在最初仅仅是互不联系的同乡聚集区。直到18世纪初,移民社区才开始相互联系起来,出现了以行业、宗教和籍贯为纽带的华人社团。
在移居南洋地区一段时间后,华人团体中出现了一些经济实力较强的华人富商。由富商捐款和当地华人团体共同集资建设了一批寺庙,作为社团的中心建筑。这些寺庙很有特色,它只拜关羽和妈祖。
新加坡具有闽南特色的天福宫

天福宫里的妈祖像

这些寺庙往往具备多种社会服务功能,除了用来祭祀,往往还用来处理同乡纠纷和丧葬事务。很多寺庙还具有社会福利事业功能,救济穷困的华人移民和新人。
在过节时期举办的“送王船”、“歌仔戏”与大陆同样热闹,虽身处异乡但与国内无异。
送王船+1

明末清初,开始出现具有政治色彩的华人社团。小刀会、天地会和洪门会等社团具有强烈的社会诉求,被严打以后转移到南洋地区。
这一时期,这些社团的的工作重心也从反政府武装逐渐转移到南洋地区的自身建设,成为维护华人在当地利益的组织。
19世纪中期,华侨资本和人口都得到迅速扩张。同乡社团开始出现大规模的融合。
逐渐出现地区性福建社团并出现相对完善的基层组织。从原本互利互助扩大为联合同乡,传承乡土文化。
这样的华人社团不仅遍布东南亚
连太平洋对岸的墨西哥也有

这一时代出现了很多华人学校和华语媒体,成为了南洋近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这些文化媒介都是传统宗族文化的代言人,再加上教书先生往往语音不正,使得南洋福建华人生长出了和母国不同的文化。
在清朝政府颁布新学制以后,南洋华人也紧跟形势,开办了宣传民族主义的现代化学校。
从乡土情结到民族主义的转变,大大促进了福建华人和其他华人的交流,增强了海外华人的整体凝聚力。
而东南亚华人的经济与文化资源
亦回流中国本土
陈嘉庚创办的集美与厦大便是代表

这种同文同种的联系,维护着福建籍华人华侨共有乡土情结和民族记忆,并延伸到其他同胞身上。海外华人华侨共同的历史记忆维护着海外侨胞的利益。
据保守估计,全球华人华侨约有6000万,资产总额达到2万亿水平,人口和经济规模已经达到一般的地区强国水平。
70%的华侨华人集中在东南亚,其中祖籍福建的华侨更是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一。福建籍华侨华人在东南亚地区是一股最强大华人的力量。
推荐一本书《起火的世界》
关于东南亚华人的经济地位与政治困境

不过华人华侨也并不是如人们所想象的那样,都能有很富裕的生活。绝大多数人也只是在海外艰苦讨生活,当初选择移民也多为生活所迫。
一般人以为是这样的

然而大多数是这样的

海外排华事件时有发生,更加增加了华人华侨的生活难度。明清两代,政府经常无暇顾及华人华侨的利益,甚至还将其视为背叛朝廷的反贼。
但在国家面临危难时,总是少不了华人华侨的影子。上文提到的马来西亚诗巫市内的福州后裔,在抗战时期是毁家纾难,给国民政府无偿提供了大量经济资助,可谓爱国主义的绝佳教材。
让游子帮助祖国的原因,或许就是那颗炽热的中国心吧。
END




地球知识局
了解更多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新媒体管家
样式采集与收藏
采集
搜索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