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党·异域人文散文哲思

《西洋景》:九件艺术作品里的欧洲千年文化风景

2020-10-07  本文已影响0人  云海煮茶
西洋景——欧洲的9个文化表情,易丹 著,商务印书馆,2020年6月

讲述欧洲文化史不是一件轻松的任务。这不仅因为欧洲大陆上国家众多、历史上疆域变更频繁,还因为两千多年的欧洲文明里各类文化现象丰富而悠久。尽数搜罗,没有一部煌煌巨著的篇幅是没法实现的。自洋务运动以来,全面探究欧洲文化历史,逐渐引起国人的重视,迄今著作可谓汗牛充栋。除了《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等聚焦于某一时期的专著以外,在较为全面梳理欧洲文化史的作品当中,最为常见有两类。一类是学院派的正史,如大学里的教科书,权威、全面,而且枯燥;一类是通俗读物,如当下流行的“极简史”“一书读懂”等,通俗、好读,甚至娱乐化。

在众多介绍西方历史文化的作品里,《西洋景——欧洲的9个文化表情》可算是一本惊喜之作。不同于一般的西方文化史书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易丹教授的这本新作,没有采取教科书编年体式的编排结构,也没有采用畅销书惯用的戏说手法。该书以权威研究专著为依托,结合作者个人的感悟,解读经典的同时不忘关照现实,兼备了学术性和可读性。

作者无意写作一本欧洲文化通史,而是选取了9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性艺术作品,通过实地走访和文本解读,介绍了欧洲历史上不同时期里部分最优秀的经典作品。9件作品大体上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始于古希腊的著名悲剧《美狄亚》,终于充满争议的乌克兰民谣《1944》。在时间跨度上,从古希腊一直延伸两千多年至当下,作品形式上包括了神话、建筑、游记、哲学、绘画、电影、歌曲等。同时,作者将每一件作品当作一个文化样本,把它们都放到了更丰富复杂的历史文化语境当中,由一件作品导向更多作品,进而导向文化现实,像滚雪球一样,让这些孤立的个案串起千年欧洲文化图景,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作者心目中的丰富多彩的欧洲文化历史风景。这种以小见大的写法,正如同晚清的普罗大众,透过街头小巷的西洋镜,不用出国,就能管窥那暗箱之中新奇的欧美风物。该书以《西洋景》为名,清晰地表明了作者管窥欧洲文化历史的写作意图。

1869年北京街头的西洋景

以《无忧宫》一章为例。无忧宫是腓特烈大帝1745年下旨在柏林郊区波茨坦建造的行宫。作者参观了“给人一种军营式的硬朗和简朴之感”的无忧宫后,从“文明”一词的演化开始,着重探讨这座王室宫殿背后的启蒙色彩。作为一种文明进步观念,出现于18世纪欧洲的文明一词,包含了伏尔泰等启蒙时代知识分子以理性和科学治理国家的崇高理想。接着,作者围绕无忧宫,讲述了腓特烈大帝与哲学家伏尔泰从惺惺相惜到分道扬镳的故事。在无忧宫,伏尔泰受到了他的粉丝,热衷于法国文艺、浸润着启蒙思想的普鲁士开明国王腓特烈的高规格礼遇,哲学家与哲学王结成了最亲密的联盟。然而好景不长,在几年的“合作”以后,伏尔泰终究还是和腓特烈彻底闹翻了。作者随后又紧跟伏尔泰的步履,介绍了启蒙思想家们《路易十四的时代》(伏尔泰)、《百科全书》(狄德罗和达朗贝尔主编)等鼓吹变革的作品。至于腓特烈,尽管他赞同伏尔泰关于人类大爱的理念,但仍然将普鲁士打造成强大的战争机器,对奥地利、法国等欧洲列强大打出手,令作者不由得感慨启蒙时代权力和知识之间的鸿沟无法跨越。

在解读经典的同时,作者还经常不忘关照现实,让读者时而沉浸于古代欧洲的遐想,时而又将目光拉回今日欧洲的种种现象,随着思路穿梭古今,时常有豁然开朗的惊喜。

无忧宫(Sanssouci Palace)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者介绍欧洲文化的时候,有意识地避开欧洲中心主义的窠臼,对这种传统西方历史叙事多有警醒。作者引用美国学者贝纳尔的观点指出,随着19世纪欧洲殖民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欧洲知识界推动了对古希腊传统的重构,强行把古希腊划入欧洲文明的源头,而欧洲的先进,就是因为它继承了古希腊优秀的文化血脉,从而在文明与野蛮、西方与东方的二元划分中渲染出欧洲文明的优越性。而到了1900年前后,中国知识精英阶层为了救亡图存,开始以先进欧洲为榜样,推行“洋为中用”的知识建构,全盘接受欧洲中心主义历史和文化叙事,“言必称希腊”成了一代乃至几代知识分子挥之不去的话语场景。

当然,启蒙时期伏尔泰、孟德斯鸠等人研究中国大多建立在耶稣会士的报告基础上,没有第一手的中国经历,他们的中国认知注定只能是一种想象中的中国。作者结合自己在欧洲访学、游历的切身观察体会,写下了这本《西洋景》,一定程度上更加接近欧洲文化历史的真实,这是该书的又一可取之处。但基于同样的道理,想全面了解真实的欧洲文化历史,还需要读者在文献和实践上多下一番功夫。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云海书评”,欢迎订阅)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