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每天一道题 | No.1 阅读理解

2017-08-30  本文已影响0人  夕颜之旅

        语文,其典型特征是:“文科生看了头疼,理科生看了想吐”。

“看得懂,做不对,难理解,分数低,提分难”。

        于是很多老师都劝:语文把古诗词背下来,作文别跑题拿下送分题。给其它科目留出复习时间。

        语文表示很委屈:这就放弃我了?

        高考语文满分150,其中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共70分,语言应用20分,作文60分。其中阅读分数占了语文总分数的半壁江山。同时语文阅读也是最容易丢分的题目。

        我们在以后将把语文各个题型循环整理解答。并不仅限于语文阅读。

        大多数人都认为理科比较考验逻辑性和背公式以及公式的应用能力。数学是最强调逻辑性的科目,一道大题中忽略了任何一个条件都将解不出正确答案。

        同时多数人又认为文科要靠背,诚然文科确实背的知识点要比理科多。然后呢,文科难道不需要逻辑性,不需要在文章中找线索判断答案,不需要避免跳进出题人的坑里而反复推敲答案正确性么?

        同样需要,需要的也并不比数理化少。高中文理科最大的区别是知识的表达方式不同,理科是用数字,文科是用文字。

        世界上公认的书籍中,除了专项的科研类书籍。拥有无数忠实读者的侦探类是被认为是非常有逻辑性,同时也最需要反复推敲避免自己跳进了作者的坑里的书目类型。

        那么当阅读侦探类书籍的时候,需要找出所有隐藏在文字中的线索,继而通过线索判断出谁是凶手。

        一本优秀的推理小说一定具有“烧脑”的属性,同样的一道高质量的数学题也具有“烧脑”的属性。

        如果尝试看语文阅读像看推理小说,用理科的解题方法来搞定语文阅读,提分不会太难!

2017年全国一卷阅读第一题为例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1.a)。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2.b)。

        从空间维度来看(2a),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3.d),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3.c)。

        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遏制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1.b)。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2.a),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3.a),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3.c)”。

        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

        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3.d),而非为其设定义务(1.b)。

        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涉及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地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也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摘编自曹明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

解答:一般语文阅读中,出现为了…所以…这类答案就需要小心了,第一个答案是典型的断章取义,原文1.a段落是现有环境正义,才有非政府组织。

        而且可以看A选项中“承袭”这个词,承袭本意是“继承沿袭”的意思,如果不是先有“环境正义”这个东西,非政府组织怎么“承袭”?好比说遗产继承,得先有遗产,然后你才能继承对吧?

B.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

解答:这到底考验前后逻辑关系,同时一般出现就是这种肯定句式也需要小心啦。文章中说的是在满足社会发展最基本的需求后“限制排放”,而不是单纯的限制。

C.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是指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务。

解答:考验文章信息线索搜集能力,文章中说“而非为其设定义务”。所以C是错的。

D.已有的科学认识和对利益分配的认识都会影响我们对气候正义内涵的理解。

解答:第一段中说明,由于地区和国家条件不对等,气候公约很难界定。所以基本含义复合D选项,所以D选项正确。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两个维度审视气候正义,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后一维度的两个方面。

解答:从文章中找线索,两个维度: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文章2,3段开头)。时间维度几乎是空间维度的两倍字数,通过A选项中“较为深入”这个词的理解,是对的。

B.文章以气候容量有限为立论前提,并由此指向了气候方面的社会正义问题。

解答:文章第一段直接就有答案,前后逻辑关系正确,没有误导性词语,是对的。

C.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篇幅阐述代际公平,彰显了立足未来的气候正义立场。

解答:C选项中大量篇幅,从篇幅上来说,代际公平仅仅就是两句话。大量篇幅说的是时间维度。并且文章并没有立足未来,而是以当下为起点,建议人们从当下开始节能减排。错,所以2题答案是C。

D.对于气候正义,文章先交代背景,接着逐层分析,最后梳理出了它的内涵。

解答:文章先说“气候正义”是什么东西,然后又说空间/时间维度里“气候正义”是什么东西,最后运用“总之”语视,典型的总分总文章结构,所以D是对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气候容量无限,就不必对气候变化进行伦理审视、讨论气候的正义问题。

解答:文章中已经注明气候有容量的定义,换意同理:如果我语文能考150分,我还用为阅读理解分数操心么。在以后做题中如果遇到文章反向无限延伸类问题,用一个等意的话来论证它,如果通过,那么就是对的。

B.如果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的长期目标能落实,那么后代需求就可以得到保证。

解答:原文中说的是“保护”,而不是说的“保证”。所以C错,选C。该题考验词语理解。

C.只有每个人都控制“碳足迹”,从而实现了代际共享,才能避免“生态赤字”。

解答:改问题考验对线索搜集能力,文章中直接有答案。

D.气候容量的公平享有是很复杂的问题,气候正义只是理解该问题的一种视角。

        解答:文章中找答案,考验总结能力,并且文章中有比较模糊的定义,需要自我总结线索,判断问题答案,而且D答案不是肯定句式。通常情况下这种句式中奖概率比较低。

        大家会发现,一篇3道选择题的9分现代文阅读考量了线索的察觉,逻辑思维前后关系的考量,包括个人总结能力,里面给同学们挖了大量的坑。

        现代文阅读答题中,正确流程应该是先快速浏览问题,快速通读全文后,开始答题,然后在文章中找答案,谨慎对待肯定句式,例如:如果…就…,那么…,一定…,肯定等句式。

        并且梳理出前后逻辑关系,例如:先有鸡,后有蛋,现代文阅读常用套路是告诉你:先有蛋,后有鸡,然后还可耻的让同学们判断对不对。

        文章中没有的线索一定是错的,文章中有的线索延伸70%是对的,其中30%错的中,是前半部分对,后半部分错例如:地球表面覆盖着大气,所以云是大气的一种。

        各位同学在做题的时候小心“陷阱”审清题干,判断因果,句式总结,用铅笔画出重点线索并做标记,可以帮你快速理解文章核心。

        所以说,语文也不是没有规律可寻,同时也不是一门看似“缥缈难懂”的玄学的学科。和数学一样,语文也需要强大的逻辑关系能力,就像1+1=2  1+1是前提,2是结果,少了任何一个线索就不能等于2。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